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369)

2020-07-09 秋水晴

    周兰若闻言,皱了皱鼻子,声音有些闷闷的,“可我不想。”

    杨玉秀怔住。

    正在煮茶的少女抬头,只见她脸上肌肤嫩若凝脂,那双盈盈水眸带着笑意,她朝永安县主眨眼,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事情,可由不得你不想。”

    周兰若看着少女的模样,不由得一怔,随即叹息道:“这两年太平都不愿意入画了,若是你愿意让我临摹,岂不是神仙入画?”

    李沄“噗嗤”一笑,没好气地睨了周兰若一眼,“你从前画了那么多,还画不够吗?”

    周兰若又看呆了,答非所问地赞叹道:“我家太平,就是长得好看。”

    是真的好看,无法形容的好看。

    容色清艳无双,一颦一笑带着说不尽的娇媚灵动,时而俏皮,时而端庄,真是令人百看不厌。

    周兰若抱着太子妃的胳膊,脑袋干脆枕在太子妃的肩膀上,喃喃说道:“我只要能天天在宫里这样陪着太平就好,出嫁作甚?”

    杨玉秀也被永安县主逗得笑起来。

    永安县主周兰若,从小就有点跟旁人不一样。她自小就喜欢粘着太平公主,就像是太平公主的影子似的,心里想的嘴里念的,都是太平。

    杨玉秀抬手,将枕在她肩膀上的脑袋推开,笑着说道:“永安在说什么呢?早晚有一天,太平也是要下降的。”

    周兰若撇了撇嘴,有些不高兴。

    ——谁能配得上她家太平?

    她想不出来天下有谁能配得上太平。

    李沄却是笑着往前面的两个杯子注入茶汤,茶面上是一朵梅花,图案久久不散。

    杨玉秀端起跟前的热茶,笑着说道:“太平的分茶之术见长。”

    李沄笑着将手中的茶具放下,也端起了一杯热茶慢慢喝着,“阿嫂过誉了,太平的分茶之术,比攸暨表兄还差得远呢。”

    周兰若:“怎么会差得远?如今攸暨表兄天天在工部忙得脚不沾地,回了国公府还要处理国公府的庶务,怕且是好几个月都没摸茶具了呢。”

    李沄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三年前,武攸暨就在工部挂职了。

    武攸暨是袭了国公之位,又是阎立本的弟子,加上又有皇后殿下撑腰,在朝中起点很高。加上他性格灵活又不拘小节,在工部很混得开,短短三年,已经是工部最年轻的员外郎了,旁人要用半辈子去达成的事情,在武攸暨这里,只用了三年。

    李沄觉得大唐兴许很快就会迎来史上最年轻的工部侍郎和工部尚书了。

    至于薛绍,他如今孝期已过,到了吏部报到之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大理寺丞。

    当初的大理寺丞狄仁杰,已经到了户部当侍郎。

    听说如今掌管天下户籍财政的户部侍郎,每次看到武攸暨,都扼腕叹息——

    从小就抱着金算盘长大的小师弟,怎么就跑去工部了呢?

    若是能在户部,该多好啊!

    狄仁杰和武攸暨都是阎立本门下,狄仁杰从前跟武攸暨几乎没有交集,这两年来往有点频繁,主要是先前薛绍跟着狄仁杰办案的时候,武攸暨一得闲也跟着去串门。

    交情这种事情,都是串门串出来的,而武攸暨怎么说,也算是狄仁杰的小师弟。

    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混熟了。

    狄仁杰每次看着那两个有着龙凤之姿的少年郎,都在感叹日后大唐的脊梁便该是这俩少年的模样啊。

    总之,狄仁杰对武攸暨和薛绍赞不绝口。

    两年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圣人和皇后殿下所出的几个亲王,如今都已纳妃生子,雍王李贤,如今都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可皇太子李弘,仍旧没有子嗣。

    杨玉秀入主东宫六年,昔日妍丽得如同朝阳下之鲜花的少女,如今不过也是双十年华,正是芳华正茂的时候。

    杨玉秀低头看着捧在手里的热茶,轻柔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忧愁:“太子殿下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