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422)

2020-07-09 秋水晴

    也不知长安到底有多少年轻贵女,对他们魂牵梦萦。

    “太平。”

    “我准备好了茶具,等着攸暨表兄来煮茶给我喝。”

    武攸暨笑着坐在了李沄的对面,接过她手中的茶具,轻车熟路地煮起茶来。

    李沄也不说话,只是看着武攸暨煮茶。

    在大唐,若论煮茶,武攸暨若认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片刻之后,一杯热茶推到了李沄前方的案桌。

    茶汤上面的图案被武攸暨分成了一朵荷花。

    李沄笑道:“攸暨表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总是让人自叹弗如。”

    武攸暨剑眉微挑,戏谑着说道:“太平忽然这么夸表兄,表兄有些惶恐啊。”

    李沄也不睬他,望着茶汤上那朵尚未消散的荷花,“听说攸暨表兄前些日子在大朝会上与户部算账,心算之术出神入化,险些把户部侍郎气昏了。”

    夏日的荷花开得正好,阵阵荷花清香萦绕在旁。

    武攸暨端起茶盅,眼睛半垂着,笑着应了一声,“没气昏,只是每次问户部要银子,户部便哭穷。我看他们总是说这里花了多少,那里花了多少,没钱修路了,便有些沉不住气。”

    那条路始源于李沄和周兰若年幼去东都时,在路上见到关中饥民时突发奇想,说若是蜀中的粮食若是能通过陆路运到长安,会不会对关中的粮食紧张有所缓解。

    两个小贵主画了个初稿图,后来妙手大师花了几年,从蜀中走到长安,一路走一路考察,终于定下了蜀中通往长安的陆路图。

    武攸暨将那个陆路图献给李弘之后,李弘便将那个地图献给了圣人李治。

    就是因为那张地图,原本还不确定武攸暨该进户部还是工部的皇后殿下,将年纪轻轻的周国公安排到了工部。

    蜀中到长安的路,本是该要修的。

    可是这两年战事又起,尤其是讨伐突厥一战,粮仓都快空了。加上天灾不断,户部也要调拨银子去赈灾安顿灾民,是穷了些。

    但再穷,不至于这几年过去,这贯穿大唐的陆路还因为缺银子而迟迟无法修建。

    “薛绍听说了此时,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不该如此冲动。”

    李沄却笑了,“只要说的在理,就没关系。”

    古人二十加冠,武攸暨今年不过十九岁。

    青年锐气,也是正常。

    武攸暨笑着将茶盅放下,感叹道:“还是太平最好,从不教训我。”

    李沄低头,轻嗅茶香。

    “我今天找攸暨表兄,是有事拜托你。”

    “什么事?”

    李沄从案桌的一端拿来一张单子。

    武攸暨定睛一看,“这是什么?”

    李沄抿着嘴笑,“这是未来要住进公主府里的郎君们啊。”

    武攸暨:“……”

    武攸暨语气无奈,“说明白了想要我做什么。”

    李沄也不迂回,“我想让攸暨表兄做东,请这些人在芙蓉楼喝酒玩耍。”

    武攸暨望着那单子上的名字,一个个的,不是世家子弟就是朝中新贵呢,要请这些人喝酒玩耍,可是要下血本的。

    “我与这些人交情不深,为何要做东?”

    “因为我要选驸马啊!”

    可怜正在喝茶的周国公,被太平公主的一席话惊得呛个半死,咳得喘不上气来。

    李沄却十分正经,跟武攸暨说:“其实这些人我都很喜欢,我本想让他们当我的面首,可阿耶和阿娘不同意。”

    武攸暨捂着咳得有些发疼的胸口,心有余悸地感叹:“太平可真是敢想啊。”

    诚然如今是有许多贵主在府里养了面首,但沦落到当面首以色侍人的男子,绝不会是李沄单子上的这些人。

    人家好端端的贵族子弟,还都是嫡系的,再怎么着,也是有些傲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