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111)

2020-08-18 觉三千里

    我有这真金白银的本钱,我做点别的生意不好吗?

    干嘛非得买你这搭配着次茶的茶叶呢?

    赵受益点头:“确实,你这个政策实行不下去了。明天一早去衙门,就叫他们贴出公告,允许茶商自由买卖,官府不再逼迫茶商搭买次茶了。先把堆在港口的那几船茶叶卖出去一部分再说。”

    他答应了瓜洲渡的茶农,半月之内就会有人来买他们的茶叶。

    说话要算话,他一个人肯定买不起五船茶叶,还是得发动广大茶商去买才能让那些茶农都找到买主。

    包拯叹气:“为今之计,只得如此。”

    “只是可惜了那些茶农,遭此无妄之灾,他们船上积压的那些次茶,估计再难卖出去了。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赵受益看着包拯无精打采的模样,知道他估计正在心里责备自己,刚想安慰,就见展昭一下子坐在床边,拍了拍包拯的肩膀:“这算什么,包在我身上!我江湖朋友多,一人叫他们买个十斤八斤的茶叶,怎么也不能叫那些茶农亏了本去!”

    蒋平忍不住笑了,就见展昭转头对他说:“像他这种家大业大的,直接卖他一万斤。”

    赵受益笑着摇头:“南侠,你的江湖朋友固然仗义,可他们能仗义一年两年,难道还能仗义一辈子吗?茶农们回了山场,可是年年都要种茶叶的。再者说,普通人家,闲来无事买那么多茶叶干什么?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只能从根子上解决。”

    展昭这才想起他是个皇帝,似乎不应该在皇帝面前这样随意,忙要从床边站起来。

    赵受益摆了摆手:“你就坐在那里吧。”

    这一位也是够倒霉的,开开心心地喝着酒,忽然自己家大人晕倒了,还一晕就晕这么长时间。被抓到海盗船上忍饥挨饿这么些天,吃了两个烧饼跟人打了一架,好容易才逃脱险境。

    之前赵受益没在他面前暴露皇帝的身份就是不想让他在自己面前立规矩,折腾这么久了,好好坐着歇会儿不好么。

    展昭坐在包拯的床边,忍不住问道:“若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那又该怎么办呢?”

    赵受益开了个玩笑:“若要从根上解决,只有从此以后不叫茶农种茶。”

    见展昭瞪大了眼睛,赵受益马上道:“这当然是不可行的。治本之策,只有为那些茶商不愿意购买的粗晚黄茶找到合适的买主。”

    “可是谁又愿意买那些粗晚黄茶呢?”

    赵受益摸着茶杯口:“这话问得好。”

    “粗晚黄茶,其味苦涩,沏成茶水味道不佳,所以没有人愿意买它。可是若不用它来沏茶水呢?”

    “若是将它碾成粉末,混在点心里呢?或者掺在面药、澡豆里呢?”

    “茶叶沏成茶水,佳或不佳,老妪能解。可是与米面糖油、香料胰子混在一起,即使是风雅名士,也只能闻到一股茶意。”

    说白了,这些粗晚黄茶下脚料,既然没人愿意买,不如略略包装,进行一下深加工,作为另一种商品上市。

    想到后世各种抹茶味点心、茶味洗漱用品,赵受益笑了。

    “只怕到时候,江南茶叶供不应求,现在的茶价还要再翻一番呢。”    要想解决江南茶农手里的次茶无人购买的问题, 依靠传统手段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朝廷定议的贴射法, 还是包拯提出的搭买法, 本质上都是将次茶作为一种不利益, 互相推卸,试图将这种不利益转嫁给别人。

    官府买入次茶无法卖出, 于是决定不买了, 指望茶农自己消化这些卖不出价钱的赔钱货。

    包拯不愿意增加茶农的负担,于是想出了这个搭买的法子,压榨茶商的利润补贴茶农。

    这些法子不能说没有可行性,但在赵受益来看,却都笨拙了些。

    次茶还是那些次茶,究竟是烂在官府的仓库里, 还是茶农的山场里,抑或是茶商的手里, 本质上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次茶也是茶啊, 都是地里种出来的,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多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