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112)

2020-08-18 觉三千里

    不如将这些原料利用起来,加工成各类茶制品。

    如此不仅解决了茶叶销路,还能丰富一下北宋市民的饮食文化, 一举两得。

    连夜敲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后, 赵受益嘱咐包拯:“包卿,你明日去榷货务衙门里,先将废除搭买的公文贴出去, 再找几个人假扮茶商去瓜洲渡买茶,做给茶农和茶商看。务必要让人家知道,官府已经改了主意,从此茶叶买卖自由,官府再也不强逼着茶商搭买次茶了。”

    包拯点头:“臣明白。”

    赵受益又说:“你们衙门里的那个黄公公,若他不碍事的话,不必理会他。若碍着事了,更不必顾及他。他是先帝那时候就来扬州监茶的,其实与现在的朝局无甚瓜葛了。”

    宦官与前朝官员不同,官员虽然也依赖皇帝的赏识才能掌权,但还是不及宦官对皇帝的人身依赖性大。官员出京了依旧是大员,宦官出京了可就当不得权宦了。

    这位黄公公,当年也是因为太过随遇而安,虽以才被宫里一帮人精打发去了扬州这么个养老的好地方。

    扬州人烟阜盛,处在要冲之地,对于官员和商旅来说,都是个升官发财的好地方。

    但对于宦官来说,再好的地方,只要不是宫里,都只能用来养老。

    毕竟官员出京了,可能还会被皇帝想起来,再召回身边。宦官出京了,皇帝哪还记得你是谁呢?

    官员有才能,有名望,有人脉关系,这些都能扯着他,将他扯回皇帝的身边。宦官什么都没有,只有皇帝的恩宠。

    但皇帝的恩宠太轻浮了,说没就没,说散就散。指望不上。

    更何况,黄公公的主人是先帝宋真宗,如今宋真宗作古了好几年了,皇宫如今的两位主人各有一套自己的宦官班底,谁还想得起他呢。

    根本不必顾及的。

    他说这话是为了让包拯安心,更加放心大胆地整顿茶政。

    虽然包拯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即使黄公公是宫里太后面前的熟人,妨碍了公务,包拯也不会姑息他。但作为包拯的上司,赵受益还是觉得,要给员工充足的安全感才行。

    明明前方没有困难,何必自己吓自己,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困难来。

    而且包拯现在只是一个六品小官,尚方宝剑三把御铡都还不知道在哪呢,底气尚嫌不足,还不是只能由他这个皇帝在暗中支持。

    包拯道:“臣明白。”

    不管那黄公公究竟是何来路,将扬州茶政搅乱成这个样子,包拯都不能饶过他。

    若不是小皇帝微服私访,想出了破局之法,今年江南的茶农不就倾家荡产了吗?

    这种人绝不能饶!

    将包拯打发去了衙门后,赵受益问刘恩:“你与那南侠认识?”

    展昭跟着包拯去了衙门,没出门之前可是一直在状似隐蔽地盯着刘恩看,还以为别人没发现。

    别说是刘恩了,连蒋平都装模作样地咳嗽好几声提醒他收敛一点了。

    刘恩摇头:“并不认识。”

    想也是,他俩一个是深宫宦官,一个是江湖侠客,年龄上差着十余岁,怎么可能互相认识?

    展昭出生的时候,刘恩都进宫有两年了。

    “不过,之前似乎见过一面。”

    赵受益好奇地道:“在什么地方见的?”

    这两人还能有什么见面的机会吗?

    “范大人家的后院。”

    “啊?”赵受益皱眉:“范仲淹家?”

    范仲淹是他的近臣,刘恩是他的耳目,他经常打发刘恩去和范仲淹密谈,所以刘恩出现在范府后院并不奇怪。

    但展昭为什么也去过范府?他和范仲淹有过节?

    范仲淹可是他保皇党的顶梁柱,万以卷入了什么江湖争端,出了什么意外,这后果他想到不敢想。

    刘恩给赵受益续上一杯茶水:“之前包拯尚未出京时,我与范大人在后园议事,当时这位展南侠就在树上。我看他并无恶意,于是就没有提醒范大人,只是叫范大人将那树冠修剪修剪,枝叶太茂盛不是什么好事。南侠可能是刚刚认出了我,所以有些奇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