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24)

2020-08-18 觉三千里

    想到这里,赵受益打开寇准的属性值面板。

    由于他查看寇准数值的次数太多了,系统已经把寇准设置为了经常访问的界面,快捷方式就在首页,根本不需要面对寇准,就可以查看。

    看见那依旧高达97的忠诚,赵受益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我架空皇帝,操控朝政,干预立储,但我知道,我是个忠诚值高达97的大忠臣。

    至于那高达99的野心……

    赵受益只能选择性失明。

    反正依照寇准的行事逻辑,他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

    而且寇准年纪大了,在朝廷里人缘也说不上好,等过几年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直接致仕,这种臣子,你防他造反都是白废力气。

    所以赵受益还是挺信任寇准的。

    辽国入侵如何抵御这种大事不是在大朝会上能够商讨的,散朝后,刘娥把赵受益打发去写作业,领着寇准和几个文武重臣去了御书房。

    赵受益写着作业,把刘恩打发去听墙角。

    一个时辰后,刘恩回来了。

    寇准和刘娥达成一致,由寇准兼任枢密使,带兵十万,至河间府迎敌。    宋朝官制中,枢密使是掌握最高军事权力的官员,但大多由文人担任,以防止武将专权。

    赵受益不是很认同这种做法,外行指挥内行在哪里都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配置,更何况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再加上宋朝为了压制从五代十国流传下来的尚武风气,刻意贬低武人的价值,导致宋代的读书人既不习武炼体,也不钻研兵书,对领兵打仗不精通,更不屑于精通。

    然而真正到了战场上,掌握最高决策权的竟然还是这帮文人,这也就不能怪宋朝外战无能了。

    让一群读着圣贤书长大的文人统领千军万马,还指望着能驱逐鞑虏,保家卫国,这怎么可能呢。

    也就是到了南宋的时候,因为被金朝打傻了,统治阶级才稍稍放宽了对武人的限制。

    但岳飞该杀还是杀,所以整个宋朝的尿性是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

    宁可被外敌摁在黄河里打,也不愿意给武将一点点自主性。

    宁予友邦,不与家奴,就是这么有原则,略略略。

    寇准平生以“出将入相”自诩,认为自己是文武全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放眼整个大宋,像这样的人才太少了,一只手可能不够数,两只手肯定数得完。

    指望着这种社会风气下能够多出几个善于统兵的文人,那不现实,还不如指望契丹幡然悔悟,愿归王化来的实在。

    想要彻底改变宋朝积弱的形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赵受益只能先治标后治本,把今年契丹入寇这个坎先跨过去再说。

    也不知道寇准领着十万禁军走到哪了。

    寇准领着十万军队已经快要抵达边境了。

    为了防止军队和民众之间发生感情,宋朝军队频繁换防,每隔三年就要把全国各地的士兵全都调换一遍,因此宋朝的军队,尤其是战斗力相对较强的禁军,对于打仗可能不太擅长,但对于迁徙那是十分的擅长。

    沿途的官府民众也早已习惯了军队每隔几年就要打家门口经过,征集物资补充军粮按部就班得有些麻木,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军队开走了都不知道这一支是要去打仗的,只是有些疑惑怎么这支军队路过的时候没到城里瓦肆找几个姑娘乐呵乐呵。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寇准带队来到了河间府。

    河间府就在边境附近,与契丹辽国的南京离得不远。

    辽国若南下,第一站必定是河间府。

    若占据河间府,不仅可以以此作为攻占宋国全境的桥头堡,更可以向东至黄河边上,逆流而上直抵宋朝国都汴梁。

    汴梁附近无天险,还有条黄河流经,黄河上边又不能加盖,是个人都能划条小船直入京师。

    难怪宋朝皇帝一开始打仗就想着迁都,不打仗的时候就想着给都城修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