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_作者:觉三千里(68)

2020-08-18 觉三千里

    第二天下午,宫里已经派来工匠,要将佛像拉走铸成铜钱充实府库。

    没错,说是金像,其实只是表面贴了一层金,看起来金光闪闪,其实内里都是铜。

    铜也不是实心铜,而是空心的。

    这么一座看起来巨大无比的佛像,其实算起来也不过十万斤铜。

    一贯铜钱有五斤,这一座佛像,可以铸两万贯铜钱。

    如今的米价是六百文一石,两万贯铜钱可以买米三万三千石,足够做万人军队一个月的口粮。

    宫里派来监工的刘公公笑眯眯地嘱咐工匠:“手脚轻些,别把佛像划花了,上面贴的那层金回去刮下来也得有个十来斤呢。”

    又转头对住持道:“宫里太后也修佛,常教导我们说,修佛修的是心,不是身外物。像这种耗费民力的佛像可千万不敢去建它,那是要遭天谴的。心意到了,就算是用木头雕一个佛像呢,佛也欢喜。这些金啊铜啊,还是得用到别的地方去。”

    住持口念佛号:“善哉。”

    刘恩看着人将大雄宝殿的佛像拉走,又将大相国寺里其他大大小小的佛像都扫荡一空,这才笑道:“往后若有善男信女来礼佛上香,不见了金佛,这可怎么办呢?”

    住持道:“老衲就告诉他们,佛在心中。”

    刘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和尚佛法精深哪。”

    又道:“住持的这番精妙见解,也要广而告之,让天下僧人都心领神会才好。”

    住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包拯见那纸条上的字迹十分陌生, 并不像是范仲淹的笔迹, 心里先有些疑惑。

    他入仕途尚短, 并未见过皇帝御书, 只觉得这两行字杀气腾腾。

    范仲淹一定不会千里迢迢地给他送来两句莫名其妙的诗,这两句诗里一定有什么玄机。

    他将信纸拿在手中细细摩挲, 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不在纸上, 就一定在诗里。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电光石火间,他想到了什么。

    毁佛铸钱!

    离京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将如今江南茶政的两难局面都告诉他了。

    想要从粮商手中拿回茶政的利润,还要让他们保持入中,就得给他们好处。

    只要好处给足,这群商人就没什么不能舍弃的。

    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无外乎是钱罢了。

    如今朝廷的定论就是往后入中米粮不再给付茶叶交引, 而是让商人到东京领取现钱。

    商人不远万里将粮食运到边境,原先六百文一石的粮食, 给到商人手里的钱恐怕得在一千五百文左右才能让商人心甘情愿地运粮。

    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唯一一点不足是,朝廷没那么多钱。

    朝廷没有现钱支付给商人。

    没有钱,就没办法让粮商放弃茶叶利润之后仍然保持入中,边境又不能裁军,所以江南茶政就没法改。

    江南茶政不改, 就更没钱了, 别说入中不入中,来年汴梁城里三十万新军恐怕都吃不上饭了。

    而如今朝廷决心毁佛铸钱,光汴梁城各座宫观里的佛像铸成的铜钱就够供给粮商们今年的入中现钱了, 粮商们拿到了现钱自然就乐意放开茶政上的利润,今年的茶政赚到了钱,就可以支付明年的入中钱粮,如此良性循环,边境无忧矣。

    但包拯觉得,依赖商人入中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商人本性逐利,有利可图就蜂拥而上,无利可图就避之唯恐不及。官府如果自己运送钱粮到边关,每年的耗费都不及如今给商人的一半。

    包拯已经决定了,等办完江南茶政就回京提议入中钱粮自给的问题。

    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居然一直依赖商人,这才是真正不可理喻的事情。

    车停了,云娘的声音响起:“包大人,榷货务衙门到了。”

    包拯推开车门,昂首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