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他的嫡子配不上太孙的称谓!
胤礽现在越来越清楚,自己当年能够被封为太子就是因为自己是嫡子,那么同样的,如今朝野内外都在讨论这件事的情况下,汗阿玛的举动会导致的后果,就像方才在文华殿那样,众人各怀心机。
摆在太子跟前的只有两条路:认怂,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心照不宣;要么就现在,或者蛰伏一段时间之后,直接上书请皇帝封太孙!
“您和皇上心照不宣罢,四阿哥终归是嫡孙,皇上不会亏待他。”这是长泰的说法。
而汪士鋐却道:“殿下想过没有,唐高宗为了加重太子的分量尚且在懿德太子满月的时候就封了他,为什么四阿哥不能做太孙?这和年龄无关,原本就是正统嫡系应得的。”
“汪士鋐对您说的是实话。”最后索额图终于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气氛中出现了,他老泪纵横的对太子道:“太子您也有体会了罢,那些旗下大臣最近窃窃私语特别多,皇上这么做……唉。”
这倒也是实话,胤礽也从德柱嘴里听说了不少,最近宗王和旗下大员们似乎停下了他们那种躁动的心情,看上去冷静了不少。行为上体现为不再见面就讨论置办产业,而是非常关心毓庆宫的消息。
这群人,永远不死心,永远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无非是觉得汗阿玛这个态度是对毓庆宫、对我不满罢了!”胤礽嘴边挂着冷笑:“他们还会干什么,哼!”
索额图显得很严肃,老头子擦擦眼泪:“太子爷,他们的确没什么用,皇上不用他们,他们就是空桶子王爷,可他们想要坏您的事还是容易的。朝中中下层官员、将佐,到底还是旗下人多呀。上三旗就不说了,若是下五旗有意无意坏您的事……殿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这番话正中太子那点不安全感,他的威信与权力并非是他本人真的出色到天上有地下无,而是因为他是大清朝的皇太子,是储君。皇帝对他表示一点不满的态度,朝中都会有反应,胤礽承受不了形式继续恶化的后果。
“那依您看,要怎么办呢?”他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承德。
康熙带着三个儿子和侄子一起来到了附近的山上,皇帝指着下面大片的空地:“你们兄弟也可陆续在此建园,日后家里人口多了,随朕过来也有安置的地方。”
“还是汗阿玛您最细心,什么事都替儿子们想着。”胤禔笑着凑趣,他看着康熙的表情,皇帝似乎从那天的不快中走了出来。
但是直郡王想想京中送来的书信,虽然京中看上去已经平息了诸多说法,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康熙回京还得和皇太子好好秀一秀父子情深,不知道那个时候,太子又会如何呢?
以他对胤礽的了解,那位太子可不是会善罢甘休,认栽的人呐。 “索额图前几天去了毓庆宫, 这会又没了动静。”
成德坐在家里对顾贞观念叨:“等皇上回来,又会叫御前和领侍卫内大臣都去问话,太子前几天在文华殿阴阳怪气:诸位等汗阿玛回来多说说毓庆宫嘛……如今我们夹在中间,唉。”
“太子这么说的?”沈瞭今儿来到泗水亭拜见师傅, 此刻就对顾贞观道:“师父您看, 太子是怄气, 还是憋不住了?”
顾贞观就道:“不管太子怎么了, 他都会有所举动, 这么多年他什么时候受过气。不管是大臣还是宗室, 哪个得罪了他, 皇上都要为他出气。可这一次, 父子俩闹了个满拧……现在就希望直郡王在皇上身边要稳住。
“他一定稳得住。”成德如此道。
成德所料不错, 康熙这段时间的心情也和过山车似的,在京城传回消息说流言“几近消弭”之后,康熙没高兴两天就突然想到:他心爱的太子, 真的是那么听话的人么?
知子莫若父,胤礽身上的优点、缺点, 其实康熙明镜似的,不过是有些“小问题”康熙不去深究罢了, 现在一想, 康熙越想越担心。
再担心也得有实据才能有所反应, 康熙分心还得顾着另一桩事,河道总督不能让陈璜总那么暂代, 趁着这个时候, 康熙要下定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