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更生应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答案,自然十分惊喜,只可惜任弘好死不死只作了一篇。
听说西安侯回朝,他早就想去拜访了,但书斋里待久了性格又有些腼腆,觉得任弘忙碌政务贸然打扰不妥,直到今天任弘送上门来,刘更生才逮到机会。
而且还专门瞅着大人聊完正事的空隙,确实是太懂事了。
刘更生此刻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疑惑:“更生以为,君侯应是要解尽天下之事,何以在《雷虚》后再无著述?”
刘德批评他道:“孺子,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刘德虽然也爱看书好博物,以公谋私收集了《淮南子》等书,然而也只是不求甚解看个热闹,佛系。
但刘更生却更偏执,事事都想探个究竟,面对父亲斥责不甘示弱仰头道:“不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各种引经据典,这就是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了,一旁的任弘任白父子俩面面相觑,他们在家时说的都是这顿吃啥,下顿吃啥,毕竟是厨子出身。
任弘只好轻咳道:“惭愧,近年来耽于行伍征战,未曾有隙。”
他当初确实很有野心,但人精力有限啊,一旦忙碌起来,几乎抽不出一点时间,只抽空钻研下左传,哪有时间搞科普。
但今天不就有空了么?刘更生可不放过他,一连抛出好几个疑问,诸如秋叶为何而落,吾辈心中亦有惑……
好在刘德呵止了刘更生,他知道任弘稍后还要拜访其他人,待不了多久。任弘也让刘更生日后再登门,反正都在尚冠里,他会与这个好奇的少年细细说道说道。
想要博物科普兴格物之学,光靠任弘一个人可不行啊,确实应该开始培养点学生了。
任弘笑着与刘更生约定:“我书虽未读万卷,但路却走了万余里,见识较常人广博些。诸如昆仑悬圃,其尻安在?西北辟启,何气通焉之类,我确实能给你解答。”
刘更生十分欣喜,只差当场拜师。
等刘德送任弘出门时,任弘却忽生感慨道:“宗正,我看着更生与吾子,满怀羡慕啊。”
刘德很奇怪:“西安侯所羡何事?”
任弘笑道:“羡慕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羡慕他们成人后,不必如吾等一样,时时刻刻念着扫灭匈奴,为此殚精竭虑,连其他事都顾不上做。”
是啊,草原上的游牧者明明春风吹又生,永远割不完,没了匈奴也会有乌桓鲜卑。
而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大汉明明需要一个敌人,为何非要灭亡匈奴呢?
因为这段从白登之围便开始的历史,这被汉武帝宣扬的“九世之仇”,汉匈百年战争,终究要做一个了结。
任弘记得,有位美国开国元勋说过一段话。
“我们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自由地研究数学和哲学”。
“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
“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有权利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和陶瓷。”
犁庭扫穴,解决上一辈遗留的问题,实现大汉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件事,就算大将军霍光做不成,也得有人去完成,前人留下的坑,后人含着泪也得填完。将匈奴埋进去踩平,逢年过节怀念一下就好。
在这之后,大汉的儿郎们,才能有闲暇和资格,去坐在书斋里,去带着好奇之心,钻研看似没有实用,实则却对人类文明极其有用的“天问”!
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啊,在用另一种任弘不太喜欢的方法,解决了匈奴问题后,大汉方能迎来极盛。
在目光不必时刻盯着北方后,大汉亦能调转身子,将自己的三个头,朝向西域、东海、南方,去跟“大秦”搅基,但前提是能避免落入历史上的陷阱。
而从夏商周时代积攒了几千年的文明,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下一代人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诸子百家的成果被层层打开,让公元前后的这两代人尽情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