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惶恐茫然了,因为不管自己做何事,大汉依然有人,至少一个人,懂得自己的心志!那便是任弘!
果然,伊吾王反应很大,骂道:“你一个汉人懂什么,右谷蠡王,谋划反叛已经很多年了!”
“这汉人说得有道理,此事仍有疑点,吾等无权剿杀右谷蠡王。”
蒲阴王先前还怀疑,吴宗年与营地起火事件是否有关,现在却否定了这点,思索后说道:“但吾等也不能再留再铁门关外了,被夹在两座汉人城塞中间,乌孙人还随时可能来袭,不安全。”
“且先往东走,跟着右谷蠡王,他去河水南面扎营,那吾等就在北面与之对峙,提防着他,等待右贤王消息!”
……
章小眼昨夜一宿没睡,在渠犁城头上都看呆了。
先是右谷蠡王忽然解除了围困,匆匆南撤。
而到了黎明时分,北面围堵铁门的蒲阴王、伊吾王也紧随其后,络绎南行。
章小眼揉了揉眼睛,却没看到有汉军援兵抵达,只能猜测……
“莫非是匈奴单于或右贤王忽然暴死了,所以彼辈才决定撤围?”
顾不上追根究底,他立刻派十余骑兵,去南边远远跟随匈奴人,提防有诈,确定他们确实一路往东南方撤,这才组织渠犁城的人手。
赶着一切能找到的牲畜,或载或驮,将足够三百人吃一月的粮食送去铁门关。
“围城两月,铁门已经断粮好些天了,千万别有人饿毙啊。”章小眼忧心忡忡。
而当他们行到一半时,派去西边的斥候满脸惊喜地来回报:
“汉军,有汉军从西边来!”
“是轮台的赖丹校尉?匈奴人不是说轮台已经……”
“不是赖丹,是任谒者!“
很快,章小眼就看到了友军,他们只有数十人,正骑着马往东疾驰,队伍里有汉军吏士,也有头戴尖毡帽的乌孙骑士。
为首的则是一名持节的汉使,汉使手里的节杖真是多功能,可以将人胸口戳个洞,可以用来当手杖爬雪山,这会竟成了赶牛的棍鞭。
是的,任弘正带人驱赶着一大群牛,往东而去。
“章屯长,久违了。”
任弘认出了章小眼,高举节杖朝他打招呼:
“汝等也要往铁门关送粮食么?同去,同去!”
…… 第133章 任重而道远
“高皇帝曾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奚充国听完韩敢当和孙百万七嘴八舌对任弘去乌孙借兵,巧施离间计的描述后,颇壮任弘之举,平日里苦大仇深的脸上,竟也出了快活的笑。
“之前读兵书时,还在想留文成侯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分明身在千里之外,为何却能决胜破敌。今日方知,你任道远,就是留侯一般的人物啊!”
“不错,任君可谓‘小留侯’也!”孙百万等人纷纷起哄。
韩敢当也揶揄道:“任君,你的字不该是道远,不如改叫子房吧。”
任弘摇头:“此字乃傅公所赠,与我姓名颇合,岂能乱改?”
“道远”是任弘的字,乃傅介子去年离开渠犁回玉门前,帮任弘取的,一般只有地位相仿的人,才会如此称呼他。
据说老傅自己说,他可是捡起了14岁就和木觚一起丢掉的儒书翻了好几遍,依据的是《论语》里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弘嘴上说喜欢,可实际上,想起这字就来气,道远道远,自己这趟“轻松”的使命果然又重又远。
从轮台跑到乌孙再回来,翻了两次天山,足下恐怕都有五千里了,老傅真是在明目张胆的毒奶自己啊!
眼下他们仍站在铁门关外,因为西门被土石封死了,暂时进不去,奚充国等人乃是绳坠而下,二人站在一群哞哞乱叫,随地大小便的黄牛群中相互吹捧。
奚充国夸任弘有留侯之风,任弘则夸奚充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