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个粗人,对这些一窍不通,反正陛下如若觉得他是个得道高僧,那就讲经,臣反正听不懂。”
老皇帝原本阴沉的脸,听到卢尚书的一番话,瞬间没了刚刚的郁闷,抬手示意卢平北起来。
“起来吧,听不听得懂,都不要紧,听说这次在宝华寺讲经,会有倭国的和尚来,所以这是大事,脸面还是要的。”
一听这个,很多大臣开始纷纷施礼,口中说着陛下圣明。
老皇帝叹息一声,想听这些人说什么心里话,看来自己是想多了,目光看了一圈,最后落在太子身上。
“钦天监的人也去听听,据说这位净逸和尚对天象很有研究,太后如若愿意去,就由太子陪同吧。”
说到这里,老皇帝似乎要起身,看来这事儿他是因为太后的说辞要重视一下。
至于星象,还有和倭国和尚的讲经论法,倒是没有太过重视,所以直接将差事丢给太子。
在场的人也明了,一个个没有多说话,形式走完了这就该撤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跑进来,赶紧跪倒说道:
“启禀陛下,徐阁老求见。”
老皇帝一怔,随后目光落在闻昌晋和太子的身上,这徐阁老自从收了朱孝昶为关门弟子,无形中就成了闻家阵营的人,老皇帝的目光不善,闻昌晋倒是还是那副样子,仿佛随时都要睡着。
太子就没有如此淡定,瞥了一眼门口,目光落在老三的身上,二人似乎较着劲,老皇帝眯起眼,摆摆手。
“既然来了就叫进来吧!”
说着那个小太监赶紧出去叫人,不多时两个小太监抬着徐阁老的椅子,将人给拎进来。
徐阁老这次倒是不敢托大,想要从椅子上爬下来,被老皇帝制止了,这个时候朝中重臣和皇子都在,该有的面子还是要给。
“徐阁老无需拘泥这些虚礼,你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儿?”
徐阁老脸上带着愧疚,朝着老皇帝拱手说道:
“老夫身子残破,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不过想趁着没入土,能在为我大梁做些事儿,希望陛下能给老夫一个机会。”
御书房内所有人都顿住了,即便他没说明,可没一个人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这显然太直白了,就是要众人知晓,老皇帝脸上淡然地笑着,不过那笑容带着森森冷意。
“爱卿是想要监考这次科举?还是希望朱孝昶能参加这次科举?” 徐阁老抬眼,脸上没有丝毫的尴尬,从袖子中取出一个纸卷,双手举起。
“陛下曾经说过,无论何时只要老夫想回来,您都是不弃,因此今日厚颜过来请命,陛下所说正是老夫想求的,希望这把老骨头能帮着陛下选一次学子,也算最后留下点儿念想。”
老皇帝点点头,方纪中已经将那个纸卷送过来,展开看了两眼,老皇帝抿紧唇。
“没想到你还留着。”
徐阁老叹息一声,似乎看向远方。
“当年的陛下,真的是才思敏锐,凭着这张试卷,我是找寻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个学子,后来直到陛下和我说了实情,才明白这竟然是陛下的亲笔。
算一算,这也是四十年前的事儿了,家中办孙子的婚事,整理了一遍书房,这才发现了此物,心中感慨万千,今日拿过来也是送与陛下,这是陛下年轻时的壮志和气魄。”
老皇帝将那张纸卷起来,毫无征兆地看向太子,直接问道:
“太子说说,朱孝昶是否可以参加科举?”
太子一怔,赶紧躬身。
“一切单凭父皇做主!”
这句话来的非常快,是不过脑子就溜达出来那种,老皇帝一挑眉,能如此迅捷,显然压根没想过。
三皇子则微微侧眸,看向后面站着的闻昌晋,见他还是老神在在的样子,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御书房中所有的事情,跟他都没啥关系。
三皇子脸上显得有些疑惑,毕竟朱孝昶是闻昌晋的外孙,这是不会放过的机会,闻氏已经没了诰命,想要破格参加科举,自然是要大赦才行,不然真的没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