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还不包括将士的饷银呢,如果按西北边军的饷银计算,十余万大军一个月又是二十余万两,一年下来又是将近三百万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五六百万两,根本就别想组织十余万大军去征讨安南莫氏,而杨聪如果不征召十余万大军,便很有可能会吃败仗,毕竟安南莫氏这会儿就已经有十余万大军在手,而且他们还占着地利之便。
更为可怕的是,西南边陲还有恐怖的毒瘴,剧毒的蛇虫,瘟疫般的疾病,如果率军进入莽莽群山中的原始森林,一不小心就会把命搭里面。
总之,夏言和严嵩都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嘉靖这种养在紫禁城的金丝雀才不知道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他们之所以这么落力的忽悠嘉靖,把杨聪诓去西南边陲,可不是光为了抢占东南各省的控制权,他们是想让杨聪直接死在西南,从此永绝后患!
有时候文人歹毒起来才是最可怕的,不管是严嵩还是夏言,他们对待政敌那都是能整死便往死里整!
那么,杨聪会上这个恶当吗?
他不上当不行啊,因为嘉靖都下圣旨了,他不去那就是抗旨不遵啊!
当然,他也可以装病推脱,不过这样一来他的仕途基本上就毁了。
杨聪收到圣旨,气得差点没当场破口大骂,他倒不是害怕去安南平叛,因为他相当清楚,莫登庸是不可能进攻大明的,如果莫登庸真这么干了,那么他就要成为明史中的大名人了,属国安南反攻大明,如果历史上真发生过这事,史书上绝对会大书特书。
问题杨聪在后世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事,不管是小说、网络,还是电视上都没这事,所以,他可以肯定,莫登庸不会进攻大明。
很显然,这是夏言和严嵩为了将他调离东南而使出来的诡计,也就是说,莫登庸根本就没有进攻大明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夏言和严嵩编造出来的谎言,用来欺骗嘉靖的谎言。
既然是谎言,安南之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莫登庸十有八九是不敢跟大明开战的,这平叛一事很有可能会由武斗转为文斗。
说到文斗,杨聪这状元郎又怕过谁来。
总之,安南之事还算不得什么大事,他气的是夏言和严嵩绞尽脑汁都要把他调离东南。
要知道这会儿海盗和倭寇都快绝迹了,剿倭大业差不多就要完成了,但是,他这一走,东南估计又会出现海盗和倭寇的踪迹。
因为这海盗和倭寇本来就是海商豪门招来的,一旦他离开东南,海商豪门必定会想方设法抢夺东南的控制权和海上贸易的控制权,而豢养海盗和倭寇正是他们的惯用手段。
果然,他这才刚收到圣旨,还没安排好交接呢,京城便传来消息,夏言和严嵩推举工部侍郎赵文华接替他的位置,出任浙直总督。
卧槽尼玛啊!
杨聪收到消息,直接就忍不住骂开了。
这事果然是夏言和严嵩搞的鬼,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借海商豪门之手重新掌控东南。
如此厚颜无耻之徒,能让他们轻易得逞吗?
当然不能!
杨聪当即便上奏,举荐兵部郎中唐顺之接任浙直总督,并写了封密信,教阳明一脉的大佬如此这般应对。
这一下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又斗起来了,双方为了争夺浙直总督之位那是剑拔弩张,天天有事没事就相互攻讦,就差动手干架了。
嘉靖虽然喜欢挑起群臣内斗,但是,那也得是可控范围的暗斗,像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这样都撸起袖子准备干架了可不行,无奈之下,他只能组织廷议了。
这天早朝,奏对环节刚过,嘉靖刚宣布开始廷议,张邦奇便从班列中站出来,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皇上,浙直总督身负清剿海盗和倭寇之重任,虽说不一定要像杨聪杨大人那般文采武功都惊才绝艳,最起码也要通晓兵法吧,赵文华赵大人乃是通政使司右通政出身,任的又是工部侍郎,根本就不懂兵法,让其出任浙直总督岂不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