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613)

2020-09-01 星辰玖

    嘉靖闻言,眉头不由一皱,是啊,赵文华根本就没有一点统兵经验,派去东南负责清剿海盗和倭寇也太过荒唐了吧?

    严嵩见状,连忙从班列跑出来,跪在张邦奇旁边朗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听信谣言啊,科举中就有《春秋》一书,其中不大多是兵法吗,赵大人怎么可能不通兵法。唐顺之唐大人乃是王畿亲传弟子,此事又谁人不知,他们这是想私相授受,独霸东南啊!”

    这!

    嘉靖闻言,眉头又是一皱,这几天他的确听说阳明一脉想将东南变成自己的后花园,让唐顺之接替杨聪的位子的确有点不妥啊。

    这两边都对浙直总督之位势在必得,廷议场面之热闹可想而知,御道中跪的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的官员是越来越多,要不是碍着有皇上在,他们估计都该吵起来了。

    嘉靖见状,着实有点头疼,最后,他干脆选择了和事老毛伯温的建议,擢赵文华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浙直总督,同时擢唐顺之为兵部侍郎,参赞东南军务。

    这意思就是两个人都上,不过赵文华主民政,唐顺之主军政。

    他这明显是在顺着毛伯温的建议和稀泥呢,不过阳明一脉和严嵩一党也不敢再争了,因为他们的目的貌似都达到了,只是大家都吃不成独食了而已。    严嵩一党和阳明一脉为了争夺浙直总督之位相互攻讦,大有一言不合便开干的架势,搞得京城其他官员都心惊肉跳,生怕一不小心便卷入两派的斗争中。

    嘉靖为此特地组织了一场朝议,让两派各抒己见,最后,他却采用了兵部尚书毛伯温的建议,来了个和稀泥,将严嵩一党推举的赵文华擢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浙直总督,又将阳明一脉推举的唐顺之擢为兵部侍郎参赞东南军务。

    这样一来,双方推举的官员都获得了擢升,嘉靖的意思就是要大家息事宁人,两派官员也不敢过于违逆嘉靖,所以,这事就算这么过去了,京城总算是回复了宁静。

    表面看来,这次貌似是严嵩一党得了大便宜,其实,阳明一脉才是最后的赢家,毛伯温的建议其实就是杨聪提供的,只是由聂豹之口转述给了毛伯温而已。

    杨聪之所以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这会儿貌似是文官比武将权力大,总督比参赞军务权力大,其实不然,至少,东南这块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赵文华就算当上了浙直总督其实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他手底下没兵啊!

    他想要调动兵马,就必须通过唐顺之,而唐顺之早就得了杨聪的交待,赵文华说什么,表面上应了便成,至于实际上,那自然是不尿他。

    反正这会儿东南的主力几乎都在海上,而赵文华又不可能跑海上去盯着各省的水师船队,他们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赵文华想要抢夺海上贸易就必须有人,各省水师都不听他的,他就等于没了手脚,到时候,他要敢“私自”让海商豪门组织船队去做生意,各省水师反而会冲上去“围剿”!

    反正各省水师船队的职责就是清剿海盗和倭寇,他就算吃了哑巴亏也不敢声张。

    这,就是杨聪的应对之策,以武制文,让赵文华的命令出不了金陵城!

    赵文华还不知道杨聪早已给他设好了套呢,他屁颠屁颠的跑到金陵城上任的时候,杨聪早就已经整理好行装准备出发前往西南了。

    他原本还想着能利用杨聪召集起来的屯卫精锐去限制汪直,从而慢慢夺回海上的贸易权呢,却不曾想,杨聪直接带走了两万步卒,整个东南五省也就剩下五千步卒了。

    这五千步卒还不是集结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五个行省的,而且他们还肩负着守卫各行省首府的重任,根本就不能调动。

    至于水师,杨聪只是含含糊糊的交待了一下,现在各省水师正在海上追剿海盗和倭寇呢,根本就回不来!

    杨聪就这么走了,他不但带走了两万步卒,还带走了俞大猷、卢镗、刘显这三位大将,只留下汤克宽和戚景通两位总兵分管五省的步卒和水师。

    赵文华是彻底抓瞎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着手从杨聪手里抢夺海上的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