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这都开始调兵遣将了,安南莫氏又在干什么呢?
他们这会儿正在打仗呢,谋朝篡位可没这么容易,就算后黎朝的皇室被他杀服了,后黎朝那些权臣也不会服啊,像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这样的豪门就不会服他一个渔夫出身的土包子。
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已经找到了一位自称黎昭宗之子的皇室宗亲黎维宁,并立其为黎庄宗,这会儿黎庄宗已经召集了很多后黎遗臣在安南南部复国,并且已经攻取了安南西都清化,莫登庸正忙着组织大军前去征讨呢。
也就是说,安南莫氏的主力大军这会儿正在清化附近与后黎朝复国势力对抗。
杨聪收到消息,嘴角不由一撇,这嘉靖,还真是糊涂啊,情况都不了解一下就相信了夏言和严嵩的话,莫登庸哪里会进攻大明,就算他有这个胆也没这么多兵啊!
其实,这会儿洪铁柱已经派人往南洋方向渗透了,因为大明东南沿海商户的产能逐渐恢复巅峰时期的水平,而且各地乡绅的粮食也大部分都高价卖给了杨家,再加上南台船厂正全力赶制商贸用的大福船,以致汪直和洪铁柱手下的船队运力大增,这会儿东瀛的市场其实已经有点趋向于饱和了,甚至,粮食的价格都已经开始下降了。
杨聪为了保证利润,早就有意开拓南洋市场了,而南洋市场的第一站就是安南。
也就是说,安南这会儿其实就有洪铁柱手下假冒的渔民在收集各种信息,杨聪自然能很快便打听到安南的现状。
他站在月港新建的大型码头上,看着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战船,脸上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
夏言和严嵩估计认为征讨安南莫氏的任务很难完成吧,现在看来,这事比清剿海盗和倭寇还要简单,莫登庸要知道他在广西边境集结大军,估计能吓得尿裤子!
他其实早就开始筹备了,这会儿东南五省“剩余”的两万步卒精锐和所有水师战船基本上都已经集结在了月港,就等着他一声令下,便可出发了。
夏言和严嵩其实还算漏了一点,那就是粮食运输的问题。
粮食可不一定要从陆路运输,走海路更便捷,因为海上一坦平洋,根本就没什么障碍,而且像苍山船这样的帆桨船,如果顺风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就算是不顺风,纯由苍山船组成的船队一个月之内也能在广西和福建之间打个来回,所以,杨聪压根就不用担心粮食运输的问题。
这会儿杨聪也没有考虑粮食运输的问题,因为他正在考验卢镗和刘显呢。
这两位可是东南有名的宿将,从这几年他们的表现来看,着实是名不虚传,杨聪其实早就有意将这两人收为亲信了,只是两人一直在广东和山东值守,他也没时间去两地巡查,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他才向两人摊牌。
这月港是干什么的,杨聪并没有向他们隐瞒,甚至,这几天他还让俞大猷带着这两人去附近的仓库转了一圈,他们肯定早就知道这里是一个海上贸易的集散地了。
就是不知道他们对私自从事海上贸易是什么看法,杨聪沉思了一阵,这才问道:“子鸣、惟明,对这月港,你们怎么看?”
两人尴尬的互望了一眼,最后还是比较老成的卢镗拱手道:“大人,这样有点违反海禁吧?”
这样岂止是有点违反海禁,根本就是彻底违反海禁。
卢镗能这么说,就证明他们的脑袋并不是一根筋。
杨聪不由感慨道:“海禁到底是对是错暂且不说,东南海盗和倭寇肆虐的原因相信你们应该清楚了吧,你们说,如果本官不主动组织船队将大明多余的货物运送到物资紧缺的东瀛售卖,这海盗和倭寇能剿的完吗?”
这个!
卢镗和刘显毕竟是正正经经的领兵将领,这种有违法度的事情他们还真不好跟人讨论。
不过,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恍然的神色,很显然,他们已经想明白海禁和海盗倭寇之间的联系了。
杨聪紧接着又道:“有时候做人不能太迂腐你们知道吗,朱纨朱大人够守规矩吧,结果如何?他就是太守规矩了,而忽略了东南百姓的利益需求,你们知道吗?还有,朝廷为什么连几十万两军费都拿不出来,你们想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