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68)

2020-09-01 星辰玖

    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到了京城还要免费给朝廷干活,而且朝廷还不出来回的路费,这谁扛的住啊,离京城远的匠户,去轮班的时候,那简直就跟上刑场一样,能活着回到原籍的就没几个!

    所以,这轮班制是一改再改,一开始是一年征召一次,后面慢慢变成两年、三年、四年,但是,大部分匠户还是不堪重负,很多匠户直接就逃了,做没有户籍的流民去了,还有的干脆就在京城周边住下了。

    刘守良家还算好的了,因为一开始京城在南直隶,他家就是南直隶的,所以,省了这路途遥远之苦,再加之他家木工手艺是出了名的好,收益也颇为丰厚,这家族就慢慢繁衍起来了,后面京城迁到北直隶之后,他们家干脆就派了个分支专门住在顺天府,应付朝廷的征召,而本家这支在南直隶却是越做越红火。

    现在,刘守良考上了进士,他家等于就是脱离了匠籍,免去了劳役,家族更是因此受益良多。

    不过,因为他家是远近闻名的老匠户,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一不小心就迷上了木匠活,就算当上知县之后,他仍然执迷不悟,一天就想着干木匠活,不思政务,所以,他这县令当了十多年,却一直没做出点成绩来,或许,这也是他没有获得升迁的一个原因。

    这木匠活也不知道怎么这么让人着迷,历史上,眀熹宗天启就是终日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结果当了七年皇帝便撒手西去,留下个烂摊子扔给他弟弟崇祯,崇祯一个没扛住,十多年后,大明朝就这么亡了!

    还好,这刘守良只是个县令,而且,他也不敢怠政,正常坐班的时间他还是老老实实呆在琴治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只有不坐班的时候他才会去干他的木匠活。

    所以,他治理的地方基本都是维持原状,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要严格说起来,他这个县令还算是比较称职的。

    他正在那想着新太师椅上雕什么花呢,门口的衙役突然朗声道:“大人,严先生求见。”

    严行?

    这老伙计来干嘛?

    两人是多年的知交,他倒没有因为严行的到来感到厌烦,反而微笑着道:“有请。”

    很快,严行便拎着杨聪的试卷疾步走进来,兴奋的拱手道:“君遂兄,恭喜,恭喜啊!”

    恭喜?

    有什么好恭喜的?

    刘守良不由莫名其妙的道:“建问兄,这喜从何来啊?”

    严行献宝似的把杨聪的试卷递到他面前,随即神神秘秘的道:“你看看就明白了。”

    刘守良好奇的接过来一看,是一篇应试的八股文,做的很合规范,字也写的不错,看其内容,也就普通秀才水准,这又有什么好恭喜的?

    他不解的问道:“建问兄,这篇文章有什么出奇之处吗?”

    严行得意的摸着胡须道:“这文章倒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只是做文章之人却是相当的不俗,你猜,他是什么身份?”

    这个倒不难猜,这做文章之人肯定不是秀才,甚至童生都不是,不然就没什么好恭喜的了。

    刘守良饶有兴致的道:“难道这文章是个未曾参加过科举的白丁所做?”

    严行闻言,不由竖起大拇指道:“君遂兄,厉害啊,一下就被你猜中了。”

    刘守良微笑着摇头道:“这有什么,要是个秀才做这么篇文章,你怎会如此兴奋,这文章到底是何人所做啊?”

    严行得意的笑道:“嘿嘿,君遂兄,你想不到吧,这是我县学一位学生做出来的。”

    县学里的学生,那不就是秀才嘛,做这么篇文章有什么好高兴的,刘守良愣了一下,这才吃惊道:“这不会是县学里的例生所做吧?”

    严行忍不住邀功道:“对,就是一位例生所做,君遂兄,你怕是要发达了,治下出了这么个天才,要是异日乡试甚至是会试大放异彩,这功绩绝对少不了你的。到时候如果高升了,你可不能忘了,这天才是小弟给你教出来的。”

    这话的意思,刘守良明白,他治下貌似出了个天才,他很有肯能因此获得不俗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