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737)

2020-09-01 星辰玖

    其实,这后续的修撰也没多大的工作量,主要就是请嘉靖看过之后,提出一些意见,然后根据嘉靖的意见修改一下而已。

    比如书名,光是《格物致知之理》貌似有点不合适,因为上面没有提及嘉靖这个皇帝啊。

    所以,嘉靖要求,书名的前面,封面的左上角,必须加上,“大明嘉靖敕造”字样。

    又比如,嘉靖觉着,这《兵法篇》涉及到明军的机密,不适宜传出去,所以,这《格物致知之理》还必须分为宫廷版和民间版,宫廷版的是御用全书,而民间版的则应该删减很多机密内容。

    这一点杨聪倒是深以为然,他认为《兵法篇》还没什么,因为敌国就算知道了明军的排兵布阵方法,没有明军这么先进的武器,那也是假的。

    《格物致知之理》一书中有很多东西都比兵法还重要,比如蒸汽机的制造方法,火枪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种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这些,是绝对不能传出去的,一旦传出去,那欧陆列强就发财了,甚至小小的东瀛都会变得无法收拾。

    所以,他主动将蒸汽机的制造方法,火枪火炮的加工方法和各种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还有火车、轮船等内容全部从民间版里面删掉了,只剩下什么纺纱机、织布机等民用设备的描述。

    而且,他还要求王宣对所有蒸汽机进行了改进,整体全部密封起来,就剩下蒸汽进出的口子和连杆伸出的地方,其他,从外表根本就看不出端倪来。

    这密封的外壳还连着蒸汽活塞的外壁,一旦强制拆卸,整个蒸汽机就废了。

    当然,就算是这样防范,有心人花点时间还是能够仿制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唯有告诫王宣和其他物理学院的弟子,刻苦钻研,勇猛精进,力求时刻保持在蒸汽机应用这一块的领先地位。

    经过一番细致的修撰之后,《格物致知之理》一书终于通过了嘉靖的审核,正式成书了。

    此书分为宫廷御用版和民间版,共有《天文篇》,《地理篇》,《五行篇》,《兵法篇》等八大类,合计三十六卷,一百八十余本,其中,民间版共删减了一个大类,四个分卷,二十余本,仅剩一百六十余本。

    整书的用纸,那是极度的奢华,封面用的是最为经久耐用的生宣牛皮纸,里面的书页用的也是时下最为贵重的白棉薛涛笺,总体用料甚至比《永乐大典》的原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这次杨聪也是下了血本,所有书页均请人做成了统一制式的模板,准备批量印刷!

    要知道,像《格物致知之理》这样的鸿篇巨著在这年头一般都是手抄的,因为整套包含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一百多本甚至是几百本书如果全部要排版印刷,那造价简直无法估量,甚至就连皇室都承担不起!

    比如说《永乐大典》就只有手抄本,根本就没有什么印刷本。    这年头,出一本书到底要多少钱呢?

    首先,什么封面用什么纸,里面又用什么纸,那都另算,因为这些跟其他材料和人工成本比起来压根就不算什么!

    一本书,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都有可能,而这会儿的字一个个那都是用特制的铅刻出来的,这铅本身就不便宜,再加上人工,光是一页的成本,不说几两银子,几分银子那是绝对少不了的。

    也就说说,光是一页书,刻制铅字,再排成模板就得几分银子,十页就是几两银子,几十也就是上百两甚至几百两银子!

    然后,还有印刷的费用,装订的费用,这些都是要计算人工的。

    总之,这年头,没有上千两银子,你压根就不用想出书的事情,至于上百本甚至数百本的鸿篇巨著,想要印刷出来,成本更是高得吓人。

    这也是很多人编的出书却印不起书的原因,就好比后世有名的《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李时珍编撰这两本书是费了不少功夫,但是,后面印刷的时候费的功夫更多,因为他们压根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印书,只能到处求人,筹钱。

    比如《本草纲目》,李时珍是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编撰,万历六年成书,中间总共花费了二十七年时间,而直至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去世,这书还没刊印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