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890)

2020-09-01 星辰玖

    至于杨聪所提的收复西套之策,严嵩在票拟上已经写得很明白了,不是不行,而是条件不允许。

    这会儿朝廷可是勒紧裤腰带在支持西北的战事,不管是南京户部还是京城户部都在苦苦支撑,再这样搞下去,不说蓟州镇和辽东镇边军的粮饷,恐怕就是朝廷官员的俸禄都要出问题了。

    收复西套可是旷日持久的大战,朝廷,负担不起啊!

    说实话,嘉靖对这会儿的形势已经很满意了,河套收复以后,鞑子想要入寇中原就没那么方便了,而且,西套离京城足有四五千里,鞑子也不大可能打到京城来了,他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杨聪的奖赏问题了。

    其他人倒好说,随便升几级便成,杨聪这会儿可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了,再升,那可就是正一品了,大明这一百多年来,好像还没有活着便升到正一品的文官呢,能给杨聪升吗?

    嘉靖又有点犹豫了,毕竟,大明没这先例啊,他是任性,但也不是不讲规矩,特别是对于别人的事情,他还是比较趋向于按规矩来的,对于自己的事情他才会任性胡来。

    他犹豫不决之下,只能命人招严嵩前来商议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惟中,清风这收复河套之功如何奖赏呢,升为太师、太傅又或太保吗?这样做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杨聪这一升上去,我这脸往哪里搁啊!

    我可是内阁首辅,才正二品,杨聪如果升为正一品,我哪还有脸面。

    严嵩当然不想杨聪升为正一品,那样一来,他的脸就要被杨聪给打肿了,至于怎么奖赏杨聪,其实,他早就考虑好了,只是嘉靖一直没提,他也懒得说。

    这种事,能拖一天是一天,毕竟,拖的越久,杨聪心里就越不爽,杨聪心里越不爽,他心里越爽!

    这会儿嘉靖既然问起了,他自然不好意思再拖下去了。

    他假假意思思索了一阵,随即便郑重的道:“升太师、太傅又或太保的确不怎么合适,因为大明没这先例,不过,如此大功,如不封赏,也说不过去。要不这样吧,遁王守仁先例,给杨大人封个伯爵,皇上,您看如何?”

    封爵?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杨聪之功可比王守仁之功大多了,嘉靖又思索了一番,这才缓缓的道:“伯爵,好像有点太低了吧,封个侯爵吧,毕竟这次清风立的功勋不是王守仁可以比拟的。只是这侯爵之名,叫什么好呢?”

    卧槽尼玛,侯爵!

    好吧,反正就是个虚衔,没什么要紧的,大明公侯伯爵多了去了,多杨聪这一个也不多。

    至于爵位之名,他其实也早就想好了。

    严嵩假装思索了一阵,随即“灵机一动”道:“爵位很多都是按地名来的,杨大人祖籍惠安,不如就叫惠安侯吧,皇上,您看如何?”

    惠安侯,好啊,这名字不错。    惠安侯这个名字,的确不错,不过,杨聪看到奏折之后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嘉靖这次的确够意思了,一把就赏了他个侯爵,而且,其他有功之臣皆有升迁作为奖赏,但是,圣旨中其他内容就有点操蛋了。

    收复西套之策竟然被否了,嘉靖的意思,朝廷负担不起如此旷日持久的大战,而且,西北战事已然让朝廷财政吃紧,嘉靖还让他即刻裁军,将西北边军裁撤到六万,每个边镇一万!

    杨聪可以肯定,这不是嘉靖的意思,而是严嵩的意思!

    朝廷财政吃紧怎么了?

    这很正常啊。

    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么了?

    这也很正常啊。

    有时候,打仗就是这样,需要动用举国之力来支持,造成暂时的困难,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打完仗之后就好了,甚至会比打仗之前更好。

    就好比这次,如果收复了西套,鞑子便没了繁衍生息之地,没了繁衍生息之地,鞑子必然会慢慢走向衰落,鞑子衰落了,大明西北边患就有望彻底解决了,今后就不必花费大笔开销来维持庞大的边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