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_作者:星辰玖(891)

2020-09-01 星辰玖

    这个账很容易算,下点狠心,勒紧裤腰带过几年,今后就能高枕无忧了,一年省个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出来都不是问题,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嘉靖会想不通这点吗?

    他要想不通这点,那就真是个傻子了。

    关键问题在于,有人不让他这么想,或者,有人刻意误导他往别的方向想。

    这糊涂蛋,也太容易糊弄了,怎么办呢?

    真的就此罢手,裁撤边军吗?

    杨聪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时候,士气正旺,如果不趁机一鼓作气收复西套,再蹉跎个几年,谁知道到时候又是什么情况。

    他想了想,还是写了封奏折,争取了一下。

    当然,他并不是说他想抗旨不遵,他只是详细分析了一下西北的形势,论述了一下现在出兵的好处。

    这份奏折中他也用了些夸张的手法,忽悠了嘉靖一番。

    比如,这一次鞑子主力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他却夸张的说,鞑子死伤惨重,没有几年都回不过劲来。

    又比如,鞑靼部其实早就在西套地区繁衍生息很多年了,他却说鞑子是狼狈逃窜过去的,人地生疏,没有几年根本就安定不下来。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是出兵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严嵩收到奏折,心中不由冷笑不已。

    他可不管什么鞑子,什么时机,他只管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

    杨聪继续主政西北,显然对他是极其不利的,如果让杨聪一举收复了西套,把鞑子打得屁滚尿流,那又是大功一件,不说杨聪会获得什么赏赐,杨聪手下那帮亲信都不得了。

    这一次,杨聪刻意提携的那些人可都加官晋级了,再让他们立个大功,那一个个都要窜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书的高位了,如果真让他们都窜上来,那还得了,这朝堂之上还不成了杨聪的天下!

    所以,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再让杨聪立功了。

    那么,怎么忽悠嘉靖,不让其同意杨聪收复西套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他想了想,随即便提起笔来,在票拟上留下了四个字,“骄兵必败”!

    有时候,好奇心不但能害死猫,还能让人不经意中了别人的圈套。

    嘉靖看到奏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杨聪说的,时机是如此的好,好到简直不能再好了,严嵩为什么来个“骄兵必败”呢?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杨聪到底哪里骄傲了,杨聪就不是那种人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只能找严嵩来问个究竟了。

    严嵩心里这个得意啊,嘉靖,太好糊弄了。

    他应招而来,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也不急着说话,就那么站在那里,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嘉靖果然更好奇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呢?

    他忍不住问道:“惟中,你这票拟上写的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清风不是那种轻敌冒进的人吧?”

    杨聪当然不是那种人,但是,你太容易糊弄了啊!

    严嵩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看了杨大人的奏折,有什么想法,是不是感觉鞑子不堪一击?”

    嘉靖看了看奏折,缓缓点头道:“是啊,他们死伤惨重之下,又狼狈逃窜到西套,应该是不堪一击了。”

    严嵩依旧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再斗胆问一句,这一百多年来鞑子表现出来的实力是不是真的不堪一击呢?要鞑子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岂不早就被我们大明给灭了!”

    嘉靖闻言,不由一愣。

    是啊,鞑子要真的不堪一击,怎么可能猖狂这么久。

    他愣了一下,这才皱眉道:“你的意思,这一次,清风真有点轻敌了?”

    没想到,严嵩却是摇头道:“微臣可不敢如此诬蔑杨大人,微臣虽然没在西北,却也能想得到,杨大人是不可能轻敌的,他说的,应该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