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嘉靖闻言,再次愣住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
他愣了一阵,这才好奇道:“那你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呢?”
严嵩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皇上,这骄兵不一定是自己骄,很多时候都是敌人使诈,让你产生错觉,觉得敌人不堪一击,这也就是常用的骄敌之计。杨大人是当局者迷,因为他的确跟鞑子交战了,鞑子的确是不堪一击。而微臣是旁观者清,因为微臣看得是鞑子以往的表现,从鞑子以往的表现来看,鞑子是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的。那么,杨大人为什么会认为鞑子不堪一击呢?微臣以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鞑子在用骄敌之计,故意引杨大人上钩。”
这一通忽悠,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嘉靖都被忽悠晕了。
他想了一阵,又好奇道:“鞑子会为了骄敌把河套都让出来吗?”
你家伙,还有点脑子嘛。
严嵩想了想,又摇头道:“这个应该是鞑子的权衡之策,因为河套地方太小,不利于骑兵突袭,他们在河套的确打不过我们将近二十万大军。但西套又不一样了,西套可是连着漠南,用广阔无垠来形容都不为过,极利于骑兵发挥,杨大人这蒙头冲进去,鞑子想突袭他,简直太简单了。或许,这就是鞑子退出河套的原因,他们想引杨大人去西套,一举击败甚至歼灭我们的主力,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皇上,您想想啊,如果杨大人手下十多万边军精锐赔进去了,结果会如何?到时候,别说是河套了,恐怕,就算是鞑子冲到京城来,我们都拿他们没辙!”
嘉靖闻言,悚然而惊。
如果杨聪率领的十多万边军精锐被鞑子拖进西套给灭了,大明恐怕有亡国之危啊!
算了,还是不要冒险了,见好就收吧。
他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杨聪收到圣旨,唯有仰天长啸了,嘉靖,竟然让他赶紧安排好一切,回京复命!
他不知道严嵩和嘉靖谈了些什么,他只知道,严嵩在他奏折的票拟上写了个“骄兵必败”,然后,嘉靖便找严嵩商议了一阵,然后,招他回京的圣旨便发出来了。
何谓“骄兵必败”,鞑子的实力,他能不清楚吗?
他之所以能率军接连取得大胜,主要是因为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因为战车配合热武器,就是骑兵的克星,一旦开战,鞑子就只有被碾压的份。
这,是热武器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导的体现,跟骄不骄兵没有任何关系。
严嵩竟然说他“骄兵必败”!
嘉靖竟然信了严嵩的鬼话!
你他吗作为一个皇帝能不能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关系到大明兴衰的军国大事都听严嵩在那里瞎忽悠,你还能更愚蠢一点吗?
这一次,他又被嘉靖给气到了。
他的心情,就好比当初的岳飞那般,正要直捣黄龙,却被朝廷召回,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接下来的剧本,会是风波亭吗?
严嵩会不会张网以待,准备给他来个“莫须有”的冤杀呢?
这点,他倒不担心。
严嵩,还没这能耐。
这家伙,也就会忽悠嘉靖,来达到他龌龊的目的而已。
要说骄敌之计,他其实也对严嵩使过,严嵩就被他的退让给忽悠了,直接把夏言给收拾了。
所以,要说到耍手段,他并不怵严嵩。
他只是纯粹的生气而已,他气嘉靖,更气严嵩。
严嵩,你寻死是吧?
那好,老子就回京,先弄死你丫的再说!
杨聪没再白费口舌上奏,他收到圣旨之后,便开始安排善后事宜了。
各边镇兵力裁撤到一万,这是两道圣旨当中都提到的要求,也是他最为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