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一时期东瀛的白银产量到底是多少呢?
这个杨聪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按他的估算,一年一千万两左右应该是有的,东瀛那些诸侯可是有钱的很,据汪直说,这些家伙买东西那都是用车拉银锭子,一车银锭子足有上万两,而一个诸侯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个十来车!
这时候的东瀛,各路诸侯都打疯了,为了维持战争开支,他们都在疯狂的开采银矿,再加上东瀛的银矿储量足,纯度高,产量自然是相当的惊人。
就按一年一千万两计算,十年就是一亿两,一百年就是十亿两,而东瀛战国时期大概始自大明成化年间,至今大约已有百余年时间,也就是说,这会儿东瀛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大概有十亿两左右。
东瀛的白银是如此之多,而物资又相对匮乏,再加上连年征战,老百姓都在忙着躲避战乱,根本就没多少人从事生产,所以,东瀛物价是出奇的高,高出大明十倍都不止。
可以说,东瀛那些诸侯都是抱着银锭子的穷光蛋,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那么,怎么才能把东瀛的白银全“抢”过来呢?
直接出兵,攻占东瀛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儿的大明经不起这么折腾。
要知道,这会儿的东瀛可不好惹,别看人家各路诸侯打来打去打了将近百年,貌似乱成了一锅粥,一旦遭遇外敌进攻,那就不一样了。
这会儿的东瀛其实已经进入战国后期,如果大明全面入侵,指不定就会成为他们统一的契机。
战国一统之后的东瀛有多强大呢?
这个史料也是有明确记载的,因为东瀛战国时代结束以后张狂无比的丰臣秀吉便发动了朝鲜战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大明。
这家伙狂是狂,但人家有狂的本钱,他手下的倭兵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五十余万,两次入侵朝鲜,他都发动了三十余万大军!
三十余万大军啊,明军就算是再强悍,那最少也要十余万大军才能与之抗衡,结果就是,大明朝两次都派了十多万大军去支援朝鲜,每次都打了个两败俱伤。
就这,还是属国朝鲜为了抵御倭兵入侵拼命协助所致,如果单靠大明,想要取得这样的战绩,最少也要出兵二十万以上。
当然,历史上的明军肯定没有现在的明军厉害,不过,万历朝鲜战争,明军的装备其实也不差,火枪和火炮都是有的,而且还有天下最为精锐的两支劲旅,戚家军和川军,战力就算比这会儿的明军精锐差,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因此,杨聪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候,如果想全面攻占东瀛,最少要组织二十万大军,至于耗时多久,那还得看人家的抵抗强度,如果人家拼了命的抵抗,耗时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东瀛人会拼命抵抗吗?
这点,不用怀疑,东瀛人那是出了名的不要命,打起仗来,那就跟疯子没多大区别。
所以,要全面攻占东瀛,就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十年,那都算是少的了。
二十万大军,十年,要消耗多少粮饷呢?
按普通边军精锐粮饷来计算,每人每月最少是三两往上,二十万精锐,一个月消耗的粮饷就是六十万两往上,一年就是七百多万两,十年就是七千多万两,就这,还不包括伤亡将士的抚恤和武器装备的损耗!
七千多万两啊,永庆这会儿就算是发了笔横财,国库也才三千来万两,就算张居正推行新政,大明每年的税赋收入最多也就能达到四五百万两,也就是说,这十年时间,大明朝廷官员不吃不喝,不拿一文钱俸禄,全力支持东瀛大战才有可能把东瀛给打下来。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别说十年不吃不喝,十天不吃不喝那都是会死人的,大明这会儿压根就经不起这么折腾。
兴许,再过个几十年,等大明慢慢强盛了,朝廷也有钱了,拿下东瀛就简单了,不过,这会儿,的确不是拿下东瀛的良机。
那么,怎么办呢?
不拿下东瀛,又怎么去“抢”人家的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