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杨聪自有妙计。
这天,登莱水城,战舰云集,大明水师和东南军精锐皆齐集于此,听候内阁大学士、太师、惠安侯杨聪的调遣。
这太师之职是永庆硬塞给杨聪的,毕竟,平定西北,彻底解决鞑子之患那可是天大的功勋,不给点奖励那是不可能的,在永庆的一再坚持下,杨聪也只能接受这太师之位了,他也因此成为大明朝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正一品大员之一。
当然,这个屈指可数指的是活着的时候晋升正一品的,死后追封的不算。
杨聪高坐于登州卫指挥使衙门大堂,威严的扫视着手下的将领,沉默良久,这才吐气开声道:“诸位,东瀛倭寇侵扰我大明沿海多年,以致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因此损耗了不知多少钱粮,我们的将士也不知付出了多少伤亡,你们说,这个仇,我们要不要报?”
那当然是,“要”!
十余名将领齐声怒吼,那声浪简直震的人耳膜嗡嗡作响。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好,这次,我们就让东瀛倭寇好好看看,入侵我们大明是什么下场!”
他当然不能说我们要去东瀛“抢”光他们的银子,倭寇入侵那的确是事实,报仇雪恨那也是天经地义,这么好的理由不用那就是白痴了。
紧接着,他又严肃的道:“据查,东瀛倭寇幕后指使者乃是东瀛肥前国平户藩的大名松浦氏,所以,这一次,我们首要的目标便是拿下平户藩,逮住松浦氏。至于东瀛其他各路诸侯,但有敢冒犯我大明天威者,必诛之!” 《汉书·朱博传》有云:
合下书佐入。
博口占檄文。
檄文特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所谓“师出有名”,在古代,檄文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你要想跟人开战,就得以檄文的方式说明开战的原因,要不然,那就就是“师出无名”,会遭到别人的谴责,甚至会有人趁机联合其他人收拾你。
历史上,最有名的檄文当属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据传,曹操看了此檄文直接吓出一身冷汗,后面陈琳为曹操所俘,曹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任命其为司空军师祭酒,至于原因,就是因为他檄文写得太好了。
这檄文可不是华夏所独有,自古,华夏之属国,每逢与敌开战之前,大多都会作檄文以壮声威,甚至,就连东瀛都有此习俗。
比如,万历年间,东瀛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就曾传檄文与朝鲜国王宣祖李昖,其大致意思就是说:
大明皇帝,昏庸无道,神仙托梦,令其讨伐,今欲借道朝鲜,讨伐大明,你小子同意还是不同意?
朝鲜乃是大明藩属,又不是他东瀛藩属,国王李昖自然不可能同意他的无理要求,丰臣秀吉就以此为借口,率军入侵朝鲜!
丰臣秀吉找的借口可谓胡编乱造,无耻之尤,估计就连他自己都不信,他纯粹就是在东施效颦,惹人笑话。
这檄文的作用本就是昭告天下,告诉大家,我进攻敌人是对的,敌人就是十恶不赦,该打!
丰臣秀吉大概是误解了这檄文的意思,认为只要随便找个借口开战便成,结果自然是徒增笑柄耳。
这一次,杨聪也作了一篇檄文,名字就是《讨东瀛倭寇文》。
这篇檄文,作的就精彩了。
檄文开篇,便列举了历朝历代很多例子,证明我泱泱华夏,从不持强凌弱,欺负别人,但是,如若有人敢欺凌华夏,我华夏热血男儿定然会奋起反抗,讨还公道。
紧接着,他又列举了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所作所为,证明这帮家伙就是帮毫无人性的海盗,土匪,人人得而诛之。
最后,他直接指出,东瀛肥前国平户藩大名松浦氏就是倭寇的首领,正是因为有了松浦氏的支持,倭寇才能漂洋过海,抵达大明沿海劫掠。
所以,大明决意讨伐松浦氏,为沿海死难的同胞报仇。
东瀛诸国,最好不要参与,但凡敢支援松浦氏者,亦当倭寇首领论处,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