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贤良大笑道:“我们几个一大早就收了官服、官印和文书。彼此相邀,准备挑个好日,一起去赴任县令。不知,小侯爷可准备好,何日出发?”
楚天秀想想也是。
他这个小侯爷,对这个小小的县令没什么感觉。
但是他们三个可是平民出身,好不容易当上了官,虽然是小县令,那也是干劲十足,一天也不想耽搁,迫不及待想要去上任。
“小侯爷,我们三人特意一起来找你,便是打算相邀约好日子,结伴去赴任。”
主父焰意气风发道。
“我还没打算好什么时候去,估摸过些天之后,雨水的前两日吧。对了,我还不知道,你们三位在哪里上任县令?”
楚天秀问道。
“我在丹阳郡秣陵!晁老弟,在芜湖!主父老弟,在湖熟。都是在丹阳郡内。”
董贤良道。
“为何都安排在丹阳郡?这四个县,离金陵城似乎也就一日左右的路程。而且,这四县的条件,似乎都一样。”
楚天秀奇怪。
李虞是丹阳郡主,但她是外姓的郡主,封地要比项家的公主更小,只有一个丹阳县的封地。
朝廷这个安排,很不寻常啊!
“县令是丞相府安排的...不过我听恩师透露,似乎这是皇上的指示。把原先的县令给调走了,把我们几个安排上去。”
董贤良沉吟道。
晁方正笑道,“这还用多说,我们几个被皇上另眼相看了。皇帝此举,方便随时召我们入金陵。
我们此次赴任,是去拿政绩,只要在县令的任上干出政绩,皇上定然随时能看到,加以提拔。
嘿嘿,我等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说一句自夸的,我们四人日后在朝廷上,位列三公九卿也未尝没有机会。我等同科殿试,要提携帮衬啊!”
“自当如此!”
主父焰拱手,也是精神振奋。他从一介贫寒书生,通过殿试一跃成为县令,已然入了皇帝的圣眼。
“行!我们先准备一下吧。八日之后,便一同赴任。本小侯爷用一只手治理丹阳县,你们三人,只管两只手放开来干。可别说我不让着你们,让你们丢脸!”
楚天秀笑道:“看看谁治理的政绩更好!”
“哈哈!小侯爷,这你可就自夸了。治理一县凭借的是真本事,我早已经研究许久。咱们几个就比上一比,看看谁才是治理一县的高手!”
董贤良笑道。
“县里不比金陵城繁华,这几日要多准备一些东西!”
“告辞,八日后在金陵南城门相见!”
董贤良、晁方正、主父焰三位县令,和楚天秀约好了日子,便一同告辞。楚天秀定下了上任的日子。
八日之后,雨水节气之前,他和董贤良、晁方正、主父焰等三名新县令,一起去四县赴任。
狄儿立刻去采购一批姑爷所需的生活物资。
丹阳县城是穷乡僻壤之地,根本没有金陵城的物资,基本上姑爷会用上的东西,全都要从金陵城这边带过去。
当然了,李虞郡主和狄儿、祖儿,作为“县令夫人”,自然是要一同前往的。
身为丹阳郡主,李虞平日是没什么事情做的,练练剑术、骑术,看看书什么的,颇为清闲。
她们要带的东西,各色胭脂、首饰,自然是比县令老爷还更多。
八天的时间来准备这些,时间也还算充裕吧。
...
这几日,楚天秀当然也没闲着。
在去赴任之前,他要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安排妥当。
那就是《石头记》的前四十章初稿,已经写完。足足将近是四十万字,很厚厚的一本。
元宵佳节的烟雨画舫,皓月花魁演出了《石头记》之后,已经有很多达官贵人、门阀士子急切地想购买这本书的手抄本,只是无处可寻。
趁着这股火热,抓紧把《石头记》印刷出来卖书。否则,人人都抄书去了,谁还买他的书?
楚天秀准备把《石头记》分成两本。
先将写完的前半本拿出来卖,顺便也带动一下昏侯纸近乎停滞下来的销量。
《石头记》的前半部书稿有了,接下来当然就是准备“印刷出版”。
大楚皇朝刚刚从竹简时代出来,尚未完全踏入纸书时代,只有少量的士子手里有纸书,当然没有所谓的“印刷出版”的概念。
他们现在还停留在“手工抄书”的阶段。
大楚所有书生们,从大富人家借书,然后灯火之下一个字一个字的苦抄。不管是门阀士子,还是儒生,都是用手来抄写。
唯一的不同是,有钱人家可以雇佣穷书生来抄书,无需自己操劳。
如此落后的生产方法,把大楚的书生们折腾的欲生欲死,手都快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