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终于又有一个靠山了。
还是沈太后高明啊,始终惦记着沈家的富贵。这一下,让沈家,再安稳数十年的富贵。
哪怕沈太后逝世,沈小妹身为皇后,也能撑起沈家来。
这桩事情处理完,后宫至少安稳了。
...
蔡和大太监匆匆而来,见到皇帝项燕然醒了,不由大喜,叩首就拜,喜极而泣道:“皇上,您可算醒了!刚才孔丞相在宫外求见,有一桩天大的捷报大喜传来!”
“何喜?”
“骠骑将军小昏侯、卫将军李虞,于今日渡江北上,在乌江大营击败了十路诸侯联军,五十万大军覆灭。众叛王们非死既逃,朝廷大军正在追逐。江北经此一役,胜局已定!”
蔡和急忙道。
“好,太好了!小昏侯江北安定。”
项燕然目光一亮,精气神都顿时一震,想要起来。可是,情绪太过激动,他猛烈的咳嗽了起来。
很快,项燕然再次躺在床榻上,神情有些萎靡。
他叹了口气,放弃了起身。
他知道自己这次病情严重,来势太凶。恐怕,很难熬得住了。
吴王项弼覆灭,江南安稳。
十路诸侯联军覆灭,江北安稳。
这大楚皇朝的天下,费劲他毕生心血,度过一次大劫,削平了十路诸侯,终于给稳住了。
收回这十国封地之后,大楚皇朝的国力将会暴涨,财政、粮草、兵员都能大幅提升将近一倍。
内患已除,北征匈奴将大有希望。
可惜,他恐怕看不到,北征匈奴这一天了。
“立刻,宣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九卿大臣,来见朕!”
项燕然道。
可惜,太尉李荣还在北方朔方一带镇守边疆,未在金陵帝都。
否则太尉李荣,最适合为顾命武臣。
他不太放心王肃和孔寒友以及九卿大臣。
王肃,现在是门阀勋贵派的首领。
而孔寒友是儒派的首领。
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先想着自己派系的利益,遇上大事未必会把大楚皇朝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项家皇室放在第一位。
他们一旦把持朝政,他费尽心血的庚子新政说不定就中途夭折,戛然而止,又要回到几年前了。
太尉李荣这几日也赶不回来。
沈太后也老了,精力不济,无法应对朝堂上的变局。
只能让小昏侯回来,先顶一顶,以防丞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肃架空年轻的太子。
“蔡和,你去一趟,速去江北,宣骠骑将军小昏侯、卫将军李虞回金陵,速来见朕!勿要耽搁!让他们两个,和三公九卿大臣一起入宫。”
项燕然想了一下。
“是,皇上!”
蔡和大太监连忙领命,带上一些小太监,飞奔出皇宫,星夜疾奔江北,速招小昏侯和丹阳郡主回金陵城。
之前皇帝昏迷不醒,一切沈太后做主说了算。现在皇帝醒了,当然听皇帝的。蔡和大太监星夜赶到乌江大营,见到小昏侯。
楚天秀和李虞听闻皇宫出了事,都是脸色惊变。
皇帝重病,那可是朝廷大事。
稍有不慎,便是改朝换代。
他们把乌江大营内数十万俘虏们,交给其余的将领们处理,立刻带着几百名李家子弟侍卫骑兵,从乌江大营渡江南下,星夜赶回金陵皇宫。
...
孔寒友、王肃和九卿大臣们,在皇宫内门外焦急的等侯着,未得到太后和皇帝的准许,还不能入宫。
他们当然忧心皇帝的病情。
大楚皇朝正在风雨飘渺之际,这种内忧外患此起彼伏。皇帝若是驾崩,立刻会引发巨大的动荡。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好在,吴王项弼和江北十路诸侯已经尽皆伏诛,否则战况拖到现在,他们知道皇帝病危,恐怕都要惊喜的疯了。
小昏侯及时的扫平了诸侯之乱,铲除了这些叛王大祸害。
可是另外一个隐忧再次浮现出来。
那就是小昏侯自己!
小昏侯立下如此显赫的战功,俨然已经成为大楚王朝军界第一将军,威望扶摇直上,已经直追太尉李荣。
小昏侯战功太高,隐隐有功高盖主的隐患!
当年的太尉李荣,也未曾立下如此战绩,只是曾经在匈奴数十万大军之中杀进杀出,拯救圣驾于危难之中。
可是小昏侯却是实打实的击溃了吴王项弼的20万大军。
虽然外面号称是皇帝御驾亲征,一举击溃了吴王项弼大军,但是知道实情的士兵们太多,都清楚这场硬仗是小昏侯打下来的,皇帝只是摘了桃子。
皇帝回金陵城之后。小昏侯很快渡江北上,击溃了盘踞乌江大营的50万诸侯联军。这更证明了小昏侯的真正实力,战斗力远在皇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