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八月底。
御驾要回京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前朝。
这让担惊受怕了一个月的老臣们心放到了肚子里。
“武神保佑,皇上终于回来了。”
“外头哪里有家里好,这一去两个月,本官日日提心吊胆。”
“别提了,自从听到皇上在大越登基,本官都要吓死了。”
不止吓死。
背地里这群老家伙老泪纵横,把渣渣龙这三个字都说倦了。
好在回来了。
他们决定,皇上只要回来,他们必定打起十二分精神,好好处理朝政!
以前,这群老家伙窝里斗。
现在,他们决定抱团斗!大越想抢走皇上,没门!
大魏朝堂那根弦瞬间绷紧了。
有主心骨和没主心骨完全不一样。
这虽然有皇夫督促,但和皇上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
六部开始准备上折子了。
内阁已经日夜开始起草文书。
尚书台忙的团团转,一大堆州府扩建的批文把御书房案台垒的老高。
就等着苏琉玉回来审阅。
“对了,皇夫知道皇上回京的消息吗?”
六部尚书问了一嘴,好像宫里头没动静啊。
“自然知道,怕是比你我都知道的快些,你没看沈埕安最近都不往衙门跑了。”
沈府的消息自然快上许多。
不仅是沈府,后宫已经开始为天子回京早就准备上了。
只所以压着消息,是怕路上又耽搁,这进了北荒,沈怀舟才把消息放出去。
明德殿内,沈怀舟把信放下,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八月暑热,把御书房通往承明殿的宫道修缮修缮,遮阴务必做好。”
“还有,皇上贪凉,把内库里去年进贡的冰丝蚕被拿出来,放在御书房小塌上。”
“承明殿从今日开始每日打扫,都互相督促着。”
沈怀舟一件件事无巨细开始安排。
他站起身,遥遥看向城门一角。
终于舍得回来了。顺启四年。
两人聚少离多。
自元宵去江州,分别五月,再见只是匆匆成了礼,随后奔赴大越,又是三个月。
说好今年不征战,安心在家里,到底事与愿违。
也不知道伤的重不重。
他叹了一口气。
心里挂念更浓。
大魏天子要回京了。
沉寂三个月的朝廷终于舍得放出消息与民同乐。
百姓惦记皇上,盼着皇上回来,那是和这群老臣一样的。
九月初一。
京外十里迎亲亭全是挤满的百姓和文武大员。
这会已经临近正午。
是最酷暑的时候。
众人满头大汗,却没一个人喊热。
世安给沈怀舟打着扇子,看了眼官道,劝了一句。
“不如公子先回去,这天太过燥热,免得中了暑气。”
他话刚一说完,就看自家公子立马站了起来。
“御驾回来了,是咱们大魏铁骑声!”
“你们看,前面是不是皇上!”
“哎呦,这大日头天的,皇上还骑马!这帮子将士粗手粗脚也不懂伺候。”
午日烈阳之下。
大魏天子骑着高头骏马,疾驰而来。
少年玉冠束发,亦如当年骑马游街,带着傲气和尊贵,让人只一眼,就抚平了酷暑的燥热。
沈怀舟一身雾绡白衣,屹立众人之前,协同文武百官,高呼万岁。
苏琉玉勒紧马腹,潇洒下马,在百官万民面前,扑到他的怀里。
“师父——”
这力气又猛又大。
沈怀舟身姿一个踉跄,险险稳住。
腰好痛......
“又胡闹了。”
他笑的温润,语气是惯来的纵容。
就是耳根有点红,守礼如沈怀舟,在众人面前,做出亲昵之举,到底颇为不自在。
他把她额发间的汗细细擦了,又遥遥看向她身后的云崖儿,冲他点点头。
云崖儿嗤了一声,催了马腹,跃过众人。
两人之间这个动作无人注意。
百姓看着自家皇上回来很是高兴。
文武百官心疼皇上赶紧催促着进宫歇息。
苏琉玉耳边全是这帮子老头子念叨。
“皇上终于回来了,可别在走了。”
“老臣们日日夜夜把控朝政,时时不敢分心。”
“臣等以后定用心辅佐,不让皇上受累。”
老家伙们试探着,抛出一百二十分的忠心,生怕苏琉玉跑了。
苏琉玉一脸欣慰。
特别听到那句不让她受累,笑意更深。
只是一回到御书房。
看到御案上成堆的文书和折子,笑僵在脸上。
众臣看着自家皇上的脸上,蹒跚的身子一个激灵。
他们也不想啊!
但折子不给皇上看一眼,他们也不放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