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再给臣等一个机会,大魏不能没有皇上啊。”
政三省老臣赶紧请罪,生怕皇上溜了。
苏琉玉看着这帮文臣,又气又想笑。
“朕乃大魏天子,承天命庇护大魏安泰,能去哪里?”
她摇摇头:
“你们也是闲的,都别杵着了,朕刚回来,诸位爱卿还是想好明日早朝上奏的要事,寒暄就免了。”
这两句话仿佛是定心丸,让各位大臣紧张的心一松,随后大喜。
不走就好,不走就好。
“皇上,您不在大越,如何亲政?”
六部尚书小心问了一句。
诸位大臣气的瞪了他一眼。
哪壶不开提哪壶,皇上忘记大越最好。
“朕自有打算,退下吧。”
......
京城,林府。
林斐他娘周氏坐在正堂里,坐立难安。
旁边陪着的,是工部尚书郑大人家嫡女,郑淑婉。
如今,郑家和林家结两两之好,郑淑婉嫁过来,周氏便把管家大权交给她,可见对这新媳妇是万分疼爱。
郑淑婉自也尽心把持内务,和婆婆相处分外融洽。
她看着周氏一脸忐忑,不由关心的问了一句。
“娘,今晨起便看您脸色不好,是否身子不适?”
周氏看向府门的方向,含糊一句。
“听说斐哥儿今日去京郊接驾,这日头大,现在都没回来,也不知道会不会中了暑气。”
提到林斐,郑淑婉笑意浅了不少。
两人刚刚新婚,对彼此了解尚浅,这婚事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郑家受天子抬爱,从岭南府升任二品工部尚书,成了京城新贵,多少人巴结。
这嫡长女的婚事,那是踏破了门槛。
只是,郑淑婉就是不点头。
她心里,还藏着当初南城门立誓的少年人。
但近几年,年岁大,顶不住家里压力,只能认命嫁人,自是对相公感情并无太深。
看周氏不放心,她只得宽慰一句。
“娘放心,相公身子硬朗,不会有事的。”
周氏点点头,但心里哪里想的是这个。
以前斐哥儿和他的那帮同窗和皇上相处甚好。
每日皇上回京,都会来府里一聚。
她也会每每备上酒席,绝不怠慢。
但是,自从她知道斐哥儿在御前放肆直言后,她就害怕的要死。
皇上来还好。
说明君臣相处融洽,皇上并没有因为斐哥儿放肆龙威发怒。
但皇上要是不来。
岂不是直接说明君臣生了嫌隙,以后斐哥儿仕途,怕是就此断送。
最让人头疼的。
是这酒席不知道要不要备下。
万一皇上过来。
这酒席没备下,岂不是怠慢?
但若是备下酒席,皇上又不来,外头又不知道怎样的风言风语。
如今,他林家正值风口浪尖。
娶了郑家嫡女后,外头人都说他林家想靠郑家翻身,攀附新贵,结党营私。
这些烂话,她听的气的要死,却没办法反驳。
她一直看着府门方向,满脑子愁坏了。
她心里宽慰自己。
皇上如今成了亲,一回来,自有皇夫侍奉在侧,应该是不会来。
眼看天色又晚了一点,已经到了用膳的时辰,便实实在在松了一口气。
“娘,时辰不早,淑婉先回了。”
周氏回过神。
“好,这天热,回去先喝完绿豆汤,降降暑气。”
郑淑婉温柔的应了一声,踏步出了主院。
外头日头确实晒。
她用扇子遮着太阳,准备赶紧回偏院,最好先洗个澡,去去暑热里的汗。
她心里想着事,又不想在日头底下多呆,走的自然快。
却不想迎路撞上一个消瘦的背,她吓了一跳,把遮在头顶的扇子拿开,这才看清来人。玉冠束发,一席长衫,亦如当年。
郑淑婉愣了愣,她看着眼前的少年人,连请安都忘了,一颗心砰砰的跳。
“是你啊。”
苏琉玉嗓音关切。
“撞疼你了吧,本想着溜进院子等林斐兄他们回来,倒冲撞了姑娘。”
她素来有礼,又自小当男儿养大,对待女眷,话都轻柔不少。
这话一出,郑淑婉瞬间回过神。
“皇.....”
她刚刚准备跪下,手腕就被一只带着薄茧的手拽住。
“免了。”
她笑道:
“你是二姐夫的妹妹,按亲来算,也便是在下的妹妹,亲戚之间,不必多礼。”
“应该是姐姐。”
“你说什么?”
“应该是姐姐。”郑淑婉小声道:“小女比皇上年岁稍长,不是妹妹。”
她揪着自己手里的扇子,严谨的反驳。
“嗯......总觉得你占了朕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