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承诺是发老婆,分三批发放。现在情况有变,典农校尉部都解散了,那批壮丁也都南下到达房陵。
有的人甚至因为自然原因死了。
古人寿命不长啊。
当初关平与北方来的神秘客商马进商量好了,批量购买战马,适龄女子,不管匈奴女人,乌丸女人,还是汉人女人都要。
马进承诺一二年内,供给关平五六千女子。
现在一年多了,关平自然关心那批昔日旧部,是否都曾婚配。
答案欣慰的。
据孙乾所说,新野官府与马进在女人的生意上,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昔日关平典农部的五千余旧部,每个人都有了老婆。
至于因为自然原因而死了的人,那就没办法了。
对此关平很欣慰,总算完成了那个承诺。当年关平也是依靠那批旧部才进入房陵,而此刻关平则需要房陵的力量,挺进汉中。
吾在房陵做太守,行仁政,布恩义,郡中子弟可愿为我驱驰,效犬马之劳?
兵马之事,暂且不提。
却说秋收之事,山上山下的民众,却是天壤之别。
房陵西部,大巴山东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老树远远望去,犹如华盖,遮天蔽日。老藤如蟒蛇,远看吓一跳。
深山之中,一阵惊动,便可引起鸟兽飞奔。
巴人马姓部落的山寨内,山寨内走动的山民,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今年山上,也是个丰年。
尽管日子也不是太好过,肯定也是紧巴巴的,但是比去年肯定好过啊。
渠帅马涛的房子大厅内,马涛盘坐在北方靠墙位置,马涛双眸紧闭,双手无意识的放在膝盖上,右手食指无意识的动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不久后,一阵脚步声响起。马涛睁开眼睛,便见到了自家堂弟马生走了进来。
马姓部落,基本上都姓马,掺杂着少量的汉人,夷人,其他姓的巴人。姓马的多如牛毛,但是关系互相有远近。
马涛身为族群中的渠帅,便是最顶级的权贵,其下是则是以血脉远近,论地位高低,这马生乃是马涛的亲堂弟,乃是族群之中的中流砥柱。
“情况如何?”马涛迫不及待的问道。
“计算过了,每亩田产一百十斤高粱。今年是个丰年啊。”马生喜色道。
差距,这便是差距。
山下的田肥沃,每亩产二百斤粮食便是平均线,二百斤以上,便是丰年了。
山上的土地贫瘠,每亩产一百亩便是平均线,一百斤以上,便是丰年了。
为了吃饱饭,山民不得不开垦更多的山田,消耗更多的力气,以至于人均寿命极短。
当然做山民也有好处,那便是不需要给官府纳粮,不需要当参军,不需要服徭役。但也有危险,山中山寨之间也可能起冲突,因为斗殴而死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在官府横征暴敛的时候,民众躲入深山之中,便可以勉强过日子。
而现在以关平为首的房陵郡官府,只抽取三成田税,今年平均每亩田产二百三十斤粮食,抽取税收之后,尚余一百六十一斤粮食。
这差距有点大,二十亩便差了一千斤粮食,而一千斤粮食,市价是一万钱,绝对是大差距。
只要官府清廉,山下的生活总会比山上好很多的。
马涛不知道山下也是丰收,闻言喜色道:“真是丰年啊,每亩田产一百一十斤,因为曲辕犁的作用,我们山寨平均每户人家,比去年多开垦了二成的山田,就算起来,今年真的是大丰收。只要多让妇人生孩子,我们的族群会愈发壮大。”
“过个三十年,我们的人口就会翻很多倍。到时候,大帅您就是可以称作巴王了,号令整个巴族。”
马生也很振奋道。
“哈哈哈。”马涛大悦,哈哈大笑不止。
而情况显然不是马涛所想像中的那样,完美的发展下去。
马姓部落处在深山老林之中,与外界的联系极为困难,但这不代表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
山下秋收,每亩田收了粮食二百三十斤的消息,便也传入到了马姓部落的山寨之中。有些山民便有了怨言。
巴人杜光便是其中之一,听姓氏就知道,他不是马姓巴人,所以在山寨内的地位很低,属于偏远人物。
本身就没有地位,山上生活又比不上山下,杜光自然动了心思。
这日晚上,杜光与自家婆娘办完事后,盖着被子躺在床上。刚办完事的杜光还有些激动,对婆娘说道:“那马涛也不知道怎么考虑的,山上七个大族群,六部选择下山,他却独独留在山上,却是害得我们跟着一起吃苦。我们不能再跟着他了,我们得下山去寻关太守,明年不仅清闲许多,收获还丰盛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