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也只能如此了。”老妻闻言也只能叹息一声,伸手拭泪道。
所有人,所有房陵的人。
所有看到了房陵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稻田中生长出来的水稻,沉甸甸的稻穗,都知道今年房陵必然是一个大的丰年。
乱世之中,没有比一个大丰年更好的事情了。
百姓能吃饱饭,太守能让士卒吃饱饭,民间军中都是稳定,便是好的年景了。
而至于到底是多大一个丰年,那只有秋收之后才知道。
百姓如何割水稻的,如何脱粒的,如何晒干稻谷的,关平没有去看,事到如今,关平已经极少外出了。
说起来也是一个悲剧。
像我这样一个大人物,需要防备别人刺杀。
要防备别人刺杀,需要多带护卫随从人员。
多带护卫,随从人员,便会扰民。
越是大的人物,就越是一个宅男。
所以古来帝王,基本上都是宅男。
唏嘘啊。
不久后,房陵九县的秋收基本上结束了。又忍耐了几天,关平这才招来了孙乾询问此事。
因为九座县城分散在深山之中,互相联络需要时间,也不太方便。信息接收,需要一段时间。
而关平估计信息都陆续汇报上来了,这才召见了孙乾。
这日上午,阳光充足。
房陵郡守府,书房前。关平亲自在书房门口等孙乾过来,见到孙乾后,关平热情邀请孙乾进来。
“公祐先生。”
关平连忙上前扶着孙乾的手,二人一起进入书房。虽然一个是太守,一个是功曹,这样有失体统。
但是孙乾另一个身份乃是关平的老师,便也坦然受之了。
二人坐下后,关平便迫不及待的问道:“秋收的情况如何?”
说起此事,孙乾也是笑容满面,说道:“今年是个大丰收,根据九县传上来的公文来看,今年每亩田水稻的产粮,平均是二百三十斤。各县都知道今年是个大丰年,所以陆续都新造有粮仓,但是平均每亩二百三十斤稻谷的产粮,却还是出乎各县的意料。目前收取上来的稻谷,粮仓都塞不下了。各县不得不腾出一些房子,来收藏稻谷。”
“粗略估算,积谷可供给四万大军,吃用一年半左右。”
关平闻言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就差在屁股上安装一个尾巴,使劲摇摇了。
高兴的仿佛是有坚果吃的小松鼠。
太好了。
秋收之前,辗转反侧,无比紧张啊。
现在是一锤定音啊。积谷可以供给四万大军吃用一年半左右。而房陵郡计划招募,三四万精兵。
秋收之后,便可以招募兵丁了。待明年秋天,或是后天年初,便可以出兵汉中,拓展土地了。
今年的大丰收实在是太重要了。
若是今年粮食绝收,那就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真是老天爷都在帮我啊。
爽快。
当然,高兴之后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严肃处理,至于征兵之事,另外再谈也不迟。关平对孙乾说道:“先生啊。这次秋收实在是大丰收,出乎各县意料,粮仓建少了,小了,这我不责怪。但是粮仓藏不下来的粮食,需得稳妥保管。若是谁把收上来的粮食,因为储藏不当,而发霉了,坏了。我便追责谁。另外,此事我们借机宣传一下,吸引大巴山,还有四周山区内的山民下山,继续增加人口。”
“诺。”孙乾也是严肃应诺道。诸侯拥兵几何,乃是与治下人口息息相关。
十取其一,已经算穷兵黩武。
而今房陵人口不足三十万,关平却希望征兵三四万。包括关平自己这个杨武中郎将在内,养八军,每军分八营,四千二百余人。
以目前房陵的人口来说,从民间抽调如此多的精壮,实在不利。
关平还是惦记着大巴山上的山民,搜刮一下,若能再得个四五万,那便是十分好了。
待山民下山,房陵人口超过三十万,关平便要轰轰烈烈的抽取壮丁,以增加兵马,待明年秋收之后,或后年年初便可以发兵汉中了。
脚步不能停,一旦停下,必为曹操所灭。
房陵只可为暂居之地,而不是长久之地啊。要为持久之计,必取荆州,益州,走隆中对路线。
而今年秋收大丰收,自然是宣传的绝佳时机。
不仅是大巴山上的山民,还有房陵四周深山中的山民。
正如马良所说,以德化为本。
官府仁德,下山富裕,又哪里会有民众愿意在深山之中讨生活呢?
山民,乃是重中之重。但之后关平还是与孙乾聊了聊其他事情,其中一件事情,便是当初典农部的五千曹军降兵的老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