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失,税收减少,那么就要想别的办法开源。
李初这一手够狠的啊,一气将大唐最大的利都定下税额,往后只要国富,国库也会富的。
“公主之前的办法我们还担心行不通,不想才把话放出去,一个个都立刻愿意在这纸上签字,不为什么,就为了子孙后代。不过,此事确实可以做成吗?万一要是朝中的官员不许该如何是好?”商人是同意了,但是最难的一关在后头,比如那些朝中重臣,李初一下子将商人的身份提高,多少人不愿意,不乐意的?
李初道:“今岁大旱,多少商人开粮赈灾,有大功于社稷者,难道不应该奖赏吗?”
此话落下,有人僵住了,随后都笑了,“公主所言甚是,有大功于社稷者,只是奖赏他们的下一代,给他们机会可以参加科举罢了,有那富贵后的富人何尝不是弃了行商之道,转明为暗,三代之后以出仕。”
有些事大家都有数,办法各有千秋,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现在李初不仅是把事情摆在了明面上,让大家都知道这一回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的,你想行商怎么都行,只要你有功于社稷,随便你了。
李初道:“我会将名单全部整理好,不日我会寻一个人上折,此事若是当真做成了,诸位都是立下大功的,将来都记你们一笔。”
要不是他们出力尽心的将事办好,事情岂有如此的容易,所以一定要记他们一功,不能让人认为他们家的人不记功劳。
“看公主说的,我们也是李家的人,自然是希望李唐的天下能好,能尽我们的一份力,做有利于大唐的事,都是我们应该的。”要记功了啊,记功的好,那也得装得谦虚些,就算嘴都乐得咧到耳根了,依然得说上一句半句谦虚的话。
“难得进宫,上回不是说难得看宫中的歌舞,顺便看看。”李初拍掌,立刻有人前去安排,听歌看舞,小日子可真舒服呢。
李初期间会问起他们各处的生意如何,都有哪些商人的生意有特色,她的小钱钱依然少,得多挣一点,报馆的投入要钱,养人要钱,想要收容孤儿退役将士,样样都得要钱。
是啊,近年战事稍平,退役归家的将士总要想办法安置,否则将来他们同样会成为大唐的问题。
再者战士战死沙场,受伤残疾,仗打完就没有他们的事了,话说出去未免太凉薄了吧。
李初同李治议起退役归家的将士如何安顿,最终定下若是身有残废者,朝廷自养,李治原想亲自拨出一些款项来做,最后又放下,只让李初以个人的名义行事,李治当时被吓得不轻,不太确定李治是不是在说笑。
“天下家国,该施恩的时候擅长把握机会,你能面面想到,事情更是你提议的,让天下将士领你的情,天下百姓知你的善,有何不可。我不需要这些恩情,更不在意百姓怎么看我,你需要,将来尤其的需要。”李治同李初说起过的话,李初从来没有忘记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初更不知如何面对诸事为她准备的李治好。
但此事利于朝廷,也是回馈天下将士的大事,李初断然不会推辞。
却也正是因为此事,李初的威望涨得令李初看得都心惊,太后们却叫一个兴奋啊!
好些年没有看到积分涨得那么猛了,只是安顿将士罢了,竟然一下子让她们的积分涨到一个新的高度,太让人惊奇了。
萧太后:“群主啊,你在背后收拢人心的一套着实厉害,我以前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呢?”
作为一个领过兵打过仗的人,萧太后从来只问冲在最前面的将军,确实没有问起过败下来后那些不死不活的将军是什么样子。
现在受教了啊,这积分涨得人心里烫得难受。
李初告诉她们,“仗打完了好说,人更应该安顿,自古以来对于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如何安顿都是一件为难的事。正好我身边需要人手的地方多着,别看他们手残脚残的,寻常的人都比不上他们,有他们在,再让他们帮忙训练人,会有什么样的成果,你们都明白?”
就算先前没有想得那么多,现在必须都已经想明白了,一个个都给李初点赞,一个又一个的好字,不吝啬的夸奖。
啊,一想倒是想远了,李初招呼自己人喝酒吃肉,在这里不用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等人吃饱喝足的离开,李初立刻往宣政殿去,李治正让人按着头,可见一桩接一桩的事让他难受啊,一想得多,头自然就痛起来了。
“来了!”脚步声听见了不用人传报,李治听出来是李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