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正不正风气的,难道这些风气不是武后自己弄出来的?”
孝庄太后:“有个成语叫掩耳盗铃。”
反正没有人把这位做的事闹到武媚娘的耳边,不管怎么样,武媚娘都只想当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李初现在一回来就把纸给捅破,啧啧,一场好戏要上场,武媚娘,总是要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卫因最是积极,虽然不知道李初不让她们动手,而是自己来,但这不是重点,看到李初打人的时候,他们的人心是无比的崇拜,都想扑上去抱住李初的大腿,和李初大喊威武。
不能喊也没有关系,现在到他们出手的时候,必须积极的表现。
李初在前走,卫因拉着十几个和尚在后走,那些卫士谁都不敢不听李初的话,连这个谁都不敢惹的和尚,李初都敢打敢捆,他们要是敢不听李初的话,想想看李初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到时候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所以,洛阳的百姓见到从来没有见过的盛状,一个白衣身穿孝服的女子走在前面,一个婢女在后面拉着一群和尚,再就是一群卫士跟着,也不知是想抢人,还是护卫人?一路直奔皇宫,百姓皆是议论纷纷,同时也有人知道来龙去脉,交头接耳的说个清楚,得知事情的人们惊叹无比,暗暗都在叫好,自然是不能让人听见。
百姓都迅速传开的事,那早早来堵李初的人,看了一场这样的好戏,虽然对于李初没有见他们心生怨气,可是李初的一番举动落在他们的眼里,他们也是暗暗的拍掌叫好。
消息自然也随李初往宫里去,传到宫中,武媚娘听闻一下子怔住,“怎么碰上了?”
可见武媚娘不是不知道和尚的所做所为,只是武媚娘绝想不到有这样的一天,不,是李初才回洛阳的第一天就碰上,依李初那眼里不容沙子的个性,这件事怎么样,完全可以猜得到。
“太后,长公主已经往宫里来了,眼下如何是好?”来报的宫人都替武媚娘着急,可是武媚娘虽然微微惊愣,却不见半分的慌乱,反而问道:“就看看初儿想如何。”
宫人听明白了,武媚娘并没有因为李初的行为而心生不满,反而想看看李初想做什么。
可是,那可是武媚娘的男宠,看李初如此,分明就是知道和尚身份的,这不是在打武媚娘的脸?
“太后,若是如此,你的颜面何存?”宫人这样一句话出口,武媚娘一记利目扫过,“放肆。”
宫人吓得一个激灵,连忙跪下,“太后,奴婢只是为太后心急。”
“再心急,这也不是你该说的话,颜面,颜面为何?我的颜面只要我还是我,就一直都会在。”武媚娘并不认为李初想落她的脸,或者更应该说,如果不是她手下的人做事犯李初的忌讳,李初连看都不愿意看他一眼。
落武媚娘的脸,听起来似乎应该都引以为荣,李初却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陛下……”在武媚娘思虑之时,李旦那里也收到消息,听完满目惊诧。“如此凑巧?”
显得有些不可置信,李初今天刚回到洛阳,竟然就让她碰到这样的事情。
“就是这么巧,长公主亲眼看到薛怀义带人大闹街市,所以长公主亲自动手将他们全都打倒,而且捆绑正赶往宫中。”前来报信的人显得过于兴奋,但是李旦却沉下了脸,“如此一来姐姐岂不是危矣。”
第一时间关心的是李初,害怕李初因为这件事和武媚娘闹翻。
这宫人想得就没有那么多,想想薛怀义的事,各自都是心知肚明,偏偏却没有一个人敢管,由着薛怀义在外面丢尽大唐的脸面。
还是他们安定长公主厉害,一回到洛阳碰到作乱的人便出手制止。
不管是什么人敢在洛阳,敢伤害百姓就应该抓起来严惩。
李旦显得有些不安,“去盯着太后看看太后那边有没有动怒。”
如今还得要看武媚娘是什么态度?如果武媚娘没有因为这件事动怒,那么李初定然可以平安无事,反过来要是武媚娘因为李初打了薛怀义的事动怒,事情就无法善了。
“陛下,想必长公主做事定然心中有数,与其现在暴露我们的人打听太后的消息,不如看看情况再说。”对于李初,有人有着天然的信任,毕竟这么多年来李初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李旦也是一时心急,都忘记李初并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他们的姐姐,是能庇护他们的姐姐。
“对,说得对,我们应该先看看,看看姐姐那里究竟有什么打算,然后再说。”相信李初,李旦虽然心里再着急,果断选择相信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