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初带着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抵达宫中。不二话,李初此次进宫是要告状。
当面走到李初请求见李旦和武媚娘,若是能让政事堂的诸位宰相都进宫来,自是最好不过。
其实不用李初叫,政事堂的诸位都来了,李初一回洛阳就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多少人担心李初,多少人想看好戏,怕是谁都说不清楚。
所以,李初在请求见李旦的时候,武媚娘赶来,同样,政事堂的诸位也都来了。
李旦第一眼见着李初满心都是欢喜,在看到李初背后那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和尚时,脸微微一僵。
“长公主安定扬州有功,辛苦辛苦。”想李初这一去扬州就是一年多,扬州的局势得各地来报都是十分平稳的。
宰相们都是看实事的人,所以恭敬地朝李初道一声辛苦。李初道:“不过略尽微薄之力,不敢言苦。”
听到李初的话,一群人皆是满脸笑意,再一次朝李初恭恭敬敬的见礼。有意的忽略李初进宫来究竟所为何事。
“陛下,太后。”李初十分恭敬的朝上座的武媚娘和李旦见礼,李旦连忙抬手道:“姐姐辛苦。”
李初连道不敢,同时也将方才等人的时候写的奏折递上去,“刚回到洛阳边碰到一群和尚在洛阳街道行凶打砸百姓的货物,最奇怪的是洛阳城所有的守卫竟然无人敢管。故,初不得不出手,今不仅要将这群闹事的和尚擒来,更要状告洛阳县令以及负责巡逻保卫百姓的各卫士。”
没错,李初的奏折上是写了这么一些内容,不仅是这些被李初碰上的和尚要为他们做的一切付出代价,那些放任不管,任由和尚为非作歹的人同样也要付出代价。
行啊,这就是李初做事的风格,从来不会顾左右而言他,要告状就直接告。
“你要告他们什么?”虽然奏折已经被人递呈上去,第一个看的人是武媚娘,然后武媚娘没看,直接就问起李初来。
“一告和尚目无王法,二告洛阳县令、各守城卫士失职。”李初这么直白的回答问题,她要告的就是这些人,告的也是这些罪名。
武媚娘抬眼看向李初,也不说看了,递给一旁的代承,“如此,为诸位宰相念念长公主奏折中的内容,也好让宰相们心里都能有数。”
竟然直接的让人读奏折,她就不怕李初语出惊人?
武媚娘确实不怎么担心,天下的事,李初从来不怕,她要是能挑出错来的事,她定然是会千方百计的将事情上纲上线,让人必定按她的想法处理事情。
这么多年来,武媚娘了解李初,就算到现在,武媚娘也一直觉得李初是一个坚持的人,有想法,有行动,不管是为臣或是为女,她都是武媚娘最喜欢的那种人。
代承应一声是,当着大家的面将李初奏折的内容当众念起来,中心内容就像李初说的,不过是两个内容,可是比起和尚他们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李初着急的更是后面洛阳县令、各守城卫士的失职。
“若天下皆不恪守本份,皆无视职责,无责而放任,将士如何能拼死守卫江山天下,官员如何为百姓谋福祉?长此以往,天下大乱,国将不复,故,请将失职之人,革职不用。”
李初的意思表露得再清楚不过,她是不会纵人的,一个个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办事,百姓不爱,放任不管。是,他们的初衷是不敢得罪这群和尚背后的人,武媚娘,但是他们是不是忘记自己的身份,他们在想奉承武媚娘的时候,记得自己的本份?
奉承可以,但却不可做出有损天下,有损百姓,亡国之事来。
“天下之人,不管是谁,做出伤害百姓,有损天下的事来,都当严惩,谁都不例外。”李初等代承把奏折念完,自然得补充。
“国立法度,为遏制人性之恶,有法为度,衡量天下,法,不可违,更不可弃之不用。”李初说出例子,“当年秦得以起,皆因商鞅变法之始,而当日为正法典,商鞅将当时的太子依法处置,秦孝公之兄长亦处以鼻刑,自此借变法而强国,天下诸国自此望尘莫及,方有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得以一统天下。法,不可废。”
李初引经据典的意思是要严惩那些失职的人,必不能让他们就那么逃出一劫。革职查办。
“此事是巡城守卫的事,是否应该罚他们?”李旦听明白李初的意思,多嘴一问。
李初摇头道:“作为掌军之人,拱卫京师,所有的卫士都是依令而行,将军无为,故手下兵马亦无为,错不在卫士,而在将。为将之人不知教化将士,不令将士尽职,此非御下无能?既无能,当以有能者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