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843)

2021-01-20 意元宝

这一次,武媚娘没有再拒绝,顺应天命民心,改国号为周,李旦也改名为武轮,称皇嗣。于九月九日正式登基,李初和李末,再次变为公主。

而在武媚娘登基的当天,武媚娘再下诏书,求才求贤,不外乎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她所用。

但是,最让人注意的是,武媚娘在其中加了不同寻常的一句,天下有能者,不论男|女,若有心报效国家者,何不参加科举,一月之后,大唐再开科考,这一次的主考官竟然是安定公主。

科举的事情,大唐自建朝以来已经不断地形成了规定。主考官每次也是有朝中的宰相担任,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唯一的差别是有了李初这位公主参与。

联合武媚娘下达的诏令中,不论男女这句,再加上让李初主考,有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然后李初的百姓日报很快刊登了一份名为科举之制,当分男|女否?的文章,

百姓日报可谓是大唐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刊,那么多年在李初地打理之下蒸蒸日上,几乎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百姓日报,像那些关乎天下的大事,都能从李初刊登的百姓日报上看到。

所以现在的百姓几乎都已经习惯从百姓日报里得知天下事,包括现在武媚娘登基改唐为周的信息,以及求贤若渴,召令天下有才有能之人前赴神都洛阳参加科举,着重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去参加科举,但凡有能的人都将录取成为朝中的官吏。

至于将来能不能成为天下栋梁,国之宰辅,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这篇文章出自武媚娘之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指出古往今来女子多少有才却不为世人所容而埋没,现在女皇登基昭告天下,就是想让天下的女人都能站出来证明自己的才华。

至于有多少女人愿意证明自己,而且,可以冲破重重的考验,站在明堂之上的,那就看个人的本事。

女人的人生不是只能一位于男人,完全也可以自己掌握自己。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太后登基称帝,而且允许女子参加科考,这就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机会一飞冲天,就看女人是不是愿意居于男人之下,一辈子只能依附于男人。

这么显眼的一片文章直接刊登在头条,一石惊起千层浪,人们还没有完全消化武媚娘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的事情来,李初就刊登下这样的文章,有人暗暗唾骂武媚娘一个女人闹事不够,更要让天下的女人都如此不安于室。

可是武媚娘压根不把这些事情放在眼里,甚至武媚娘的后招都由李初早早为她准备好。

隐隐放出风去,武媚娘竟然想把已经下狱的酷吏全部放出来,这一下那些本来骂的挺欢实的人突然没有声音,不是没有人上门想询问李初一直没有处置酷吏就等着这一天,但是面对李初板起一张脸,就算再想问,话到嘴边全部都咽了回去。

李初就料定不管外面传的怎么沸沸扬扬,只要把酷吏亮出来,先前经历过的噩梦所有人都不会愿意再来一回,他们会知道怎么选择的。

在武媚娘放出来想将酷吏释放的消息,武媚娘在早朝之上问起君臣,“让女子参加科考,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一干臣子半天都不作声,但总是有人咽不下这口气,“陛下,女子为官实为不妥。”

“是啊,女子为帝更是不妥,那朕该退位让贤?”正正经经当上皇帝的武媚娘,这个时候说起话来,那叫一个扎心。

“臣无此意。”敢说武媚娘不该当这个皇帝,他是脑袋不要了?

“那么朕以为取才纳贤,以才而用,自来如此,只要得利于天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况且就算任用女子也是要女子能够参加科考一举金榜题名,才有资格站在朕的面前,你们若不是容不下女子,为何就不能让她们和你们男人比一比,难道你们是怕取仕之女子,会比你们男子要多得多?”

武媚娘只是一个任贤用才的人,若不是她知人善用,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对她忠心耿耿。她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大周皇帝。

现在的武媚娘仅仅也不过是做同样的事情,取才任贤,只是这些才和先前有些不同。以前的都是男人,现在却是男的女的都有。

“周兴等人,朕思量是不是要查一查?”武媚娘不相信下面的这些朝臣不明白武媚娘为什么会忽然开女科,想要让女子来参加科考?

酷吏,女子,武媚娘必须要一批完全和她站在一边的人。所以下面的这些朝臣必须要选择一个。

傻子都知道酷吏是干什么的,要是再让酷吏们出来,这满殿的臣子有多少能继续活下去?之前那几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难道他们过的不够,想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