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876)

2021-01-20 意元宝

武媚娘不可能庇护武家的人永远,到那一天,武家的人绝对是一个不留。

李初眼中闪烁着杀意,武媚娘并不是一个糊涂人。很清楚的知道,李初就算真的让出这个太子之位,早晚有一天李初也一定能够夺回来。李家的那些人,还有如今那倾向于李氏宗亲的人,他们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天下真正落到武家人的手里。

就算没有一个人像李初这样能忍,但是他们一旦动手,也能让武家人伤筋动骨。

武媚娘,果真要给武家带来巨大的麻烦?

“我就不信我要是对武承嗣说出想立他为太子的话,他会不使出浑身解数来。”武媚娘也知道自己如果出手就是落了下乘,所以她要推人出来和李初斗。

武承嗣,是要武承嗣,因为他够贪,而且到现在为止他只会更贪。

一个太子之位,皇位的继承人太令人向往。

而且一旦坐上这个位子证明他可以翻身,从前那些欺压他的人他都可以一一和他们算账,包括李初。

“陛下可以试试。相信我,武承嗣出手都不需要我来。”不是看不起武承嗣,而是武承嗣确实没有这个能力。武媚娘不信邪,非要斗一斗,那就斗好了。

没有让李初为此同她服一句软话,让李初还能像以前那样同她撒娇。武媚娘拧紧眉头,李初已经作揖,“陛下无事,臣告退。”

虽然并不清楚武媚娘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还想挑起武承嗣和她斗,但一个武承嗣,李初真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武媚娘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去安排女兵保护到地方上任的官员。

李初忙的不可开交,女官们到地方李初安排女兵保护,更专门告诉她们地方的将军哪一个可用,哪些不可能,要是真有什么危险,可以去寻他们帮忙。

留在洛阳的女子,应该进哪里的,除一个上官婉儿,其他人李初都听宰相的话。

所以早朝之上,除上面的一个女皇帝,文武百官的头头是李初这位公主,上官婉儿成为第三个能够站在明堂之上百官之列的女人,之前没有人敢多看李初一眼,可是打量上官婉儿的目光从来没有间断过,好在上官婉儿的心理素质强大,不管多少人打量她,或者是带着轻蔑好奇的目光,上官婉儿都不为所动。

其实御史台有人最关重要,因为总有一些话不方便说,就得借御史的口说出去。

一时半会儿李初也没让上官婉儿动,只是让上官婉儿尽快适应御史的工作。

虽然一开始不适应竟然真的出了女官,看久了之后大家也就习惯了,好像和以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大家做事只看能力,又不看性别。

好些人还发现,这些女官其实比起男人来要细腻很多。做事的速度,还有完成工作的能力一点也不比男人差。

一来二去很快就淡忘女官的事情。毕竟拖了快一年的酷吏一案,终于经由审查,周兴等诬陷大臣证据确凿者以处斩,其他的小喽罗该怎么罚的就怎么罚,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人,不死也得脱层皮,只有几个有文化有水准的人,李初特意留下,也送到武媚娘那里,经由武媚娘点头才把人留下。

来俊臣,李初念在他帮了个大忙的份上,让他当了一年的苦力才把人捞出来,本来嚣张的人一下子变得老实了,再也不敢和任何人大声说话,但审人时的手段,李初不得不说比起从前更胜一筹。

而朝廷上有人冒出头来,原以为能掀起惊涛骇浪,却没有翻起半点浪丝来。

“请立韩王武承嗣为太子。”有人上了这样一道折子内容概括就这么一句话。

这一下子让人不由自主的看向武家的人,同时也有人盼着李初出面,李初要反驳,这件事要是真定下来,将来这天下真得姓武,那多少人得气死?

武承嗣也算是下了血本,请了不少百姓到宫门请愿。

看起来很是熟悉吧,当初武媚娘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不就是因为百姓请愿,一次两次到最后连武轮都出来相请。现在武承嗣用这个办法,这一招真是不错。

更有一个叫王庆之的人请废皇嗣。听到废皇嗣这三个字,李初没能忍住笑出声来。

本来众人的目光就在李初的身上,听到李初一笑齐刷刷再一次盯着李初。

坐在上位神色不好的武媚娘,何尝不是听到李初的笑声心情更是不好。

“抱歉,一时没能忍住,你继续。”李初,和颜悦色的道个歉,不忘请那位王庆之继续。

可是李初的眼神就那么扫过来,分明什么话都没有说,却让王庆之有种无地自容。

不不不,王庆之想甩掉此时脑海中的想法,他给自己打气,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他就是按陛下的意思去办,安定公主不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