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只听过废太子的,还从来没有听过废皇嗣的,何为嗣,需要解释一下吗?”可是李初这一笑,有人就站出来说话了。
李初笑的什么,其实大家都清楚,此时人这么直接点出来,王庆之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提起的勇气一下子又被戳破了。
“嗣者,血脉传承也。虽为传承之人,废嗣,是要除血脉吗?”就算这一个嗣字有多重的意思,现在有人就拿着血脉来说话,废嗣,这是要把血脉断掉?
武媚娘听到这一番话脸色铁青,那些不知道这件事真正的推手是武媚娘的人以为这句话说到了武媚娘的痛处。
没有谁会希望自己的血脉断掉,武媚娘年纪已经不小,想生也生不了,她生育的几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废一个皇嗣,自断血脉,武媚娘是傻啊还是傻?
尤其让武媚娘不高兴的是李初看向她的目光,如同看着一个笑话,武媚娘这辈子就没有被人这样看过,怒不可遏地喝斥,“够了!”
本来正准备眉飞色舞来一番说辞的人听到武媚娘勃然大怒的一喝,好吧,还是不说了吧。
“此事不必再议。”本来以为很好的一个计划,没想到被李初只是一笑,竟然就土崩瓦解。
终究武媚娘依然还是小看李初,有些办法不是李初不想击溃,只是不屑和他们对抗。所以才会任由武家的人上蹿下跳,她在旁边像看着笑话一样的看着。
智商的碾压就是能让李初这样稳稳的坐着,连动都不需要动,自然已经有人为李初对付他们。
当然还有另一层的意义,李初都不想提醒武媚娘,武媚娘让武承嗣出来争太子之位,这不等于明晃晃的告诉别人,武家的人不和?
要知道武敏之可是承周国公这爵的人,周国公的爵位本来是武媚娘的父亲武士蒦的,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把武敏之推出来,却让武承嗣推出来,武媚娘啊果然在心里记着武顺的事,就算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她都不可能忘记,武敏之,明白这个道理了吗?
那么依武敏之和武承嗣之间的恩怨,一但真的让武承嗣上位,武敏之能有好日子过?
为了能让自己将来至少能活着,不费这么多年的忍辱负重,武敏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只要想到这里,李初就很想笑。为了和李初赌气,为了和李家赌气,武媚娘竟然亲手把武家的矛盾挑出来。
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个人加起来都不及武敏之的三成,现在武媚娘的表现更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武敏之,她不相信他,所以太子之位,武敏之没有争的机会,这就是直接和武敏之离心。
武敏之纵然早就知道武媚娘对他的防备,可是,终究总以为做得多,做得好,一切或许可以过去。可惜,武顺的死就像一根刺扎在他们中间,永远都不可能拔掉。
然而这么多年来,武敏之为什么对武媚娘俯首称臣?不就是为让自己活下去,为了让自己的妹妹活下去,一但这一点奢望武媚娘都不给武敏之,好戏就要上台了。
可怜武承嗣跳得欢实,以为用推武媚娘成为皇帝的办法就能够让自己如愿成为太子,结果大失所望,话还没说完,被李初一笑,就已经被人怼起来,随后就连武媚娘都喊停,绝口不再提,武承嗣想不明白,真的想不明白的啊!
不过因为武承嗣这样冒头,想成为太子取而代之。
李家的人也都开始急了,想问问李初有什么打算,结果,李初道:“武承嗣这样的人出头没有什么可怕的,该干什么干什么,要你们出手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们,反之,只要我没有开口,你们都不许轻举妄动,否则的话,有什么后果我都不会帮你们担。”
李初的话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差别。不过都已经摸清李初性子的李家人们纷纷老老实实的答应下。
着重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李初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一定要开口,绝对不能自己硬扛。
“放心,我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有需要你们帮忙的时候不让你们来?只是现在的情况,我一个人可以应对,都不需要我出手,你看我就是一笑就把事情解决,你们有什么不放心的?”别说,李初这一笑,多少人都在暗传,一笑解决武家上位的问题,李初了不起!
第一回 合就像李初说的那样,她都不需要出手,武承嗣就败了。
武媚娘心里气吗?那肯定气的!再气又有什么办法,谁让她自己的侄子不争气。一个不争气的人,能怪人家李初一笑化解危机?自该回去反省自己,究竟哪里差远了!
武媚娘事后想起来,自己就应该无视李初那一项,不管别人怎么说,执意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看他们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