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112)

2021-02-07 长恨歌行

太子不能沾兵权,天子的态度如何,现在还不好说,他也无需着急,左右不是他先开的口,一切静待天子圣裁也就是了。

宫中风平浪静,祁元询静静读书岁月静好,无奈光幕厚爱,前头挑破朝鲜权柄更替之事,大家才刚混过去而已,如今便又来一件。

“昭皇帝为太子时,太宗赐高丽所献女数人。太宗第二子汉庄王,闻高丽女‘白皙而美’,好焉。”

——《圣朝野获编·卷三·帝王娶外国女》

祁元询默然无语。

他弟汉王虽然不好读书,其他方面却被管束得颇严,现今正妃都还没进门呢,怎么可能一听说父皇分给了皇兄高丽美女,就吵着要!

就算真的有这样的作态,估计也是因为闹别扭吧。

所谓的“野获编”,自然是野史,顶多是当时风传的一些消息。

作者又是本朝人,就算议论的是古人,也不敢妄加置评,谁知道会不会因此恶了贵人或者他所议论的故事主人公后人?

然而就算不说,这作者什么态度,祁元询也是看出来了的。

他就是“太宗赐”,他弟就是“好焉”,文人的笔啊,还真是比刀子更不饶人呢!

如此一来,已经定好的汉王妃,就得早点进门了,反正成婚的日子还没颁布,就算婚期提前了,也没人知晓,只是负责婚仪的宫内各衙门要更辛苦一些罢了。

祁元询和弟弟相处起来,一直着意安抚,想要表现出一个好哥哥的模样来,但收效甚微。

如今更好,因为成了对照组,就直接被迁怒了,最近他在宫中,散心不出东宫范围,就算是去坤宁宫看孩子问安,也要适当地掐好时间。

不能一直避开兄弟,但也得避免一直待在一起,让脾气不好的兄弟更加烦心。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乾圣二年五月,宫中庆端午节。

这样热闹的日子,总不能再让太子与汉王失和的流言传出去影响天家形象。

过节嘛,总是想让大家都热闹一下,于是乎天子继位后正式遣使到各国国内册封国王的旨意也颁布出去了,出使的都是中官。

元年继位的时候,天子就已经定下名分了,离得近的如朝鲜,使者都来回几次了。

离得远的如日本,到现在还没有正式遣使到他们国内册封呢。

这一回也就相当于把某几个国家的后续册封手续补上。

祁元询就真的想不通了,这样的好事也能好事多磨,变成了飞来横祸──不是对大周,而是对属国安南国。“(乾圣)元年, 太宗初立,安南遣使朝贡。

使者进其陪臣耆老奏章,谓前国王陈氏嗣绝, 众人诚心推陈王外孙胡奃权理国事, 以主陈氏宗庙。

上颇疑之, 使人往安南, 其国宗庙东、西二分, 一为胡氏,一为陈氏, 果有奉祀。又询之于众,其国陪臣耆老所言亦同。

上以为实, (乾圣)二年, 遣礼部郎中夏善等赍诏往安南, 封之为安南国王。

道行未半, 有自称安南陈朝遗臣者,号泣于馆,乃知彼辈篡逆。”————《履园丛话·旧闻》

乾圣二年,京中无事,端午佳节后, 天子使人赍诏往朝鲜、安南等处册封国王。

按常理说,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册封。

最多只是让每年殷勤地往京中朝贡的属国使臣更多了一份合法献殷勤的底气而已。

每年冬至、正旦、天子圣寿, 属国都会遣使朝贡。

若像朝鲜一般殷勤, 那么在此之外, 太上皇圣寿或太后千秋, 皇后千秋、太子千秋、册立储君、举行大典等时节, 也是他们遣使来朝的时间。

能对这样络绎不绝的使臣朝贡一直甘之如饴的, 也就是乾圣帝了。

反正祁元询是不耐烦的, 冬至、正旦这样的大日子本来就忙,这也没得说。

但是生日了,应付朝臣还不够,还得应付外国使臣,是嫌自己的烦恼丝太多?

就算按照他们家的家传基因以及这个时代的传统发型来看,他都不用担心自己会有英年早秃的危机,但是,上赶着给自己找事做,他也是服了亲爹了。

谁也没想到,意外会发生得那么突然。

光幕显出上面那一段史书记载的时候,乾圣帝已经亲身体验了一回大周版的“申包胥哭秦庭”了。

作为亲身经历者,祁元询不是很想回忆这件事。

那日正是中午,他结束了上午的课业,去给母后请安,顺带再看看自己愈发长得虎头虎脑的儿子。

这个时代大家是算的虚岁,兼之小孩子的年龄又有各种算法,眼瞅着儿子去年才抓完周,过完年便长了一岁,下个月过完生日又要长一岁,祁元询也只能趁着孩子还小的时候多来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