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114)

2021-02-07 长恨歌行

“那好,礼部郎中,册封的自然是知礼忠贞之辈,朕要着监察御史去传谕,让他替朕好好问问安南上下,如此欺瞒于朕,是不是在将朕当成傻子糊弄!”

皇帝的想法,在最后一句显露无疑。

其实安南是否权臣当政,是否改朝换代,对大周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旁的不说,就说朝鲜,彼国从高丽变朝鲜,现任国王变太上王,第五子变监国世子,内情如何,明眼人谁不知道?

不管大周天子对此观感如何,最起码他们是知情的。

可是安南如此作为,丝毫未见他们对天子的敬畏,联系到安南国王在自己国内还敢称帝,更是让人怒火中烧。

安南胡王请大周册封的举措,未必没有借大周的威势为自己巩固国内基础的想法。

可是他们这样付诸实施,却是将大周天子当做了可以随便糊弄的泥塑木偶。

祁元询俯首称“诺”。

监察御史出京后,京中凝肃的氛围好了些,直到光幕不合时宜的出现。

原本让监察御史发给安南胡主的谕旨上,让安南吐出所有与大周有争议的土地,因此而心情稍有好转的天子,连续数日都不甚开怀。

若从前还是藩王的时候,就算赵王再怎么谨慎自持,被人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上来,也会忍不住白刃不相饶的。

可是现在他是天子。

若仅因言语欺骗,就妄动刀兵,先不说违背了《祖训录》,征伐不征之国,上皇那里过不过得去,也不说国中健勇因此需要披坚执锐、远征异域,到底值不值得,就是他自己那一关,也过不去。

国内的事务很多,忙活起来也就忘了一直关注这件事。

不一直关注,就算天上的光幕在,火气也能渐渐平息下来。

前提是,光幕没有放出新内容。

“天平自称陈氏宗胤,朝太宗,请发天兵以复其国。

上允之,(乾圣)三年,以都督黄中率兵护卫之,助天平归国。

伪王知之,阴伏兵于道中,强杀之。(黄)中等皆不惜身,敢于奋战,敌以数压之。及战歇,(黄)中等皆殉,惟天平为之所擒,受凌迟而亡。”————《履园丛话·旧闻》京中的人再一次体会到, 光幕时不时地放出的信息,实际上有多么的令人震撼。

这些未来的信息,大部分都被验证过是准确的。

即便是有不相符的, 也是在他们见到相关记载后才改变的。

这就导致没人会对光幕的信息再加以质疑。

如此一来, 近日南京城,便因为天上光幕所言的信息, 沸腾一片!

毫无疑问, 这是挑衅,极大的挑衅!

安南区区小邦,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袭杀上国兵马的?

中原之地, 历朝历代,除了打便是实行朝贡体系,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增强对周围那些本国所不能制的小国的控制。

大周驱除东胡原廷,纵观天下, 战力无人能出其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朝贡体系涉及到的诸多小国, 无不毕恭毕敬。

就算是阳奉阴违,也得将这表面上的奉承做到最佳。

没人会觉得光幕资料中, 圣上派遣少数人马便送陈氏宗胤回安南国有什么问题。

这是大周的底气!

这种底气, 是他们将当年威压天下,兵锋之下无不俯首的原廷战而胜之以后,得来的。

大周兵锋所指, 谁敢不遵?

然而就是有这样敢于挑衅的勇士在!

对于大周百姓来说,只有大周的威名足够强盛, 才能一直将他们护佑下去。

边境的百姓对此感受应当是最深刻的, 作为首善之地的京城, 南京城的百姓,更是人人都能逮着朝中透露出的一些风声说道些浅薄见闻。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原本做的遣监察御史赍诏发谕的安排,就显得大周太软弱了。

光幕出现的时间是中午,当天的午朝便整整延长了半个时辰。

宣武帝勤勉,自他开创以来,朝会便日日都举行。

朔望之日举行的常朝大朝会人实在太多,多为礼仪性质,是以并不多讨论政务。

一般的政务,是放在常朝的日朝时间举行的。

日朝有早朝,又因天子勤勉,还加了午朝。

早朝是四方皆可奏事,后世影视剧中的那些各路人马都能发言,发言内容并不限制的,就是早朝。

午朝规定了发言的部门,人员更少,而且说的多是军国大事。

一般情况下,午朝的时间并不长——毕竟大周定鼎已有三十余年,天下稳固。早朝处理过一批事务后,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军情要事上禀呢?

可想而知,午朝整整延长了半个时辰,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