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首削吴王,南地首削湘王,若说吴王好歹还有个他是赵王同母的缘故在,那湘王又是为什么?
湘王的结局太惨,京中众人再怎么表现出对他的怜惜、替他在天子面前卖惨都不过分,又有荆州传来湘王的上疏,也没向天子哭诉光幕上透露出的自己的凄惨遭遇,只是请改易封地,实在不行,请让其他兄弟掌兵权,需要他带兵的时候,他义不容辞,至于兵权、虎符,都还是不要让他在手里握着了。
从赵王爹那里得知湘王叔这一系列惊人操作的祁元询:……
就有种很熟悉的白莲花味儿。
按照他对祁家人的了解,湘王叔是圣母白莲花的可能性不大,想要坑死太孙或许更符合他现在的心情。
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天子未必没有见过,可是光幕记载是事实,在京诸王们又群情激愤。
立储是为了天下安稳,可是现如今依旧力保太孙,才是真正的让天下不安稳。
宗藩之心不定,若真的要保太孙的储位,怕是不用等到太孙削藩,等他驾崩之后,诸王都要纷纷举兵了!
宣武二十六年冬十月,朔日之后,十月初二,天子享太庙,废太孙。
太孙废后,天子未立储君,未曾为其择选藩号,仍令懿文太子诸子住东宫。
然而,天子亦未令诸王还国,转而降旨,令诸皇子携皇孙于壬午日,也就是十月初七那天,入宫议策,讨论藩王如何处理。
老爹的命题作业就是这个题目的祁元询:所以,我就真的是天命所归呗?
作者有话要说: 老爷子命题考试,第一名奖励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考验包容心的时候到啦!
当然,只在嘴巴上说包容实在是太假了,是时候想出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宗室问题的方法了。
清朝的世袭递降和考封相结合的制度,还是比较有效的。
至于其他的补充……
咳,各位小天使,实不相瞒,我想抄作业【喂!】
#我想成为众筹写文战队新成员doge#祁元询在京中生活了数年,对宫城是极熟悉的。诸王世子、郡王入京后,一开始都是养在宫中的,这样他们一起读书、进学也方便。
只不过懿文太子薨逝,诸王入京之后,各藩世子、郡王就暂且返居王府了。
后头又遇上光幕显异象,他们干脆就没有回宫,而是留居在了王府。
但是不管怎么说,祁元询到底是在皇宫住了不短的日子,对京师皇宫的印象,可能会比北地赵藩的王府还要深刻。
考校之日,一众皇子、皇孙入宫后,齐入文华殿,文华殿顶上的琉璃瓦仍泛着绿意。
宫城的殿宇等建筑,上头多铺琉璃瓦,其色各异。
宫中之制,天子常御之处,顶覆黄色琉璃瓦,花园等处为紫、蓝等各色琉璃瓦,而皇子住处则为绿色琉璃瓦,尤其是太子所居之处,绿色最正。
五行之中,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生生不息,天子属意子孙健康成长,是以东宫并诸皇子、皇孙住处,皆为绿色琉璃瓦。
自太子视事后,文华殿便由天子常殿改为了太子出阁听学、视政之所,顶部的黄色琉璃瓦便改作绿色。
懿文太子薨后,太孙继储位,此处琉璃瓦的色泽便仍未改。
如今太孙被废,天子启用文华殿考校诸皇子、皇孙,其意不言自明。
祁元询低眉顺眼地跟在父王身后,该向皇伯、皇叔问安的时候,便恭恭敬敬地问好。
天子还没驾临,对诸皇子皇孙的考校是在早朝之后的,约莫还有半个时辰才会开始。
只不过诸王们都不约而同地早早带上子嗣,度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太殷勤了不行,太不重视也不行。
虽然说是让诸皇子、诸皇孙都参加考校,但是实际上,天子还是比较属意年长的皇子的。
毕竟年少的皇子有些是没成婚的,有些是就藩、成婚后还尚未有子嗣的,这些皇子的排序本就靠后,与年长的兄长们相比,无论是能力还是治国的手腕,都有所不足。
只不过,天子有小心思没错,但是他没明说,既然都说了是考校诸皇子皇孙,那指不定谁的能力特别出众,就雀屏中选了呢?
在一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天子那里,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为光幕预言的胜利者一系,赵王和祁元询受到了极大的瞩目。
只不过天子是让皇子皇孙一起参选,有赵王顶着,祁元询受到的来自诸王的压力还不大,只是和同辈人交际的时候更多的在客套罢了。
晋王世子祁元谆和太孙、祁元询年龄相近,是一起长大的,太孙祁元詝被废,此番自然也没出来碍诸王的眼,只不过,懿文太子系还是有皇孙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