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鸿堂不是因为他,老叶相教我学琴时,说过一句话‘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所以我把书堂命名为思鸿堂,提醒自己要时时想着天边归鸿。阿鸿的名字是老师起的,所以是同一个典故,但思鸿堂不是因为他。”
他一定很着急了,才会忘了尊敬避讳,直接提了老叶相,而不是太傅。目送归鸿,多好的意境,就算困在皇宫中,也要想着天边归鸿,所以他才有那种很高的视野,对吗?真的是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呢?
真假又有什么用呢,敖霁不会再回来了。自己还在纠结着要不要留下来陪着萧景衍的时候,他也许就这样安静地死在了边疆。
“殿下。”云岚匆匆闯了进来,东宫女官,第一次如此失态,步伐焦急,连裙袂也飞扬,颧骨上的红色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激动:“殿下,永乾殿急召,段公公就等在外面。”
御前总管段长福亲自来请,紧急自不必说。永乾殿急召,而不是圣上急召,是因为永乾殿那位已经没法下旨了吧。发生了什么事,已经昭然若揭了。
萧景衍不动,只是看了一眼仍然僵在那里的言君玉,云岚急得直嚷:“殿下,真的是急召。”
她还是不敢挑明了说,不是宫中规矩大,而是这事谁也没经过。虽然她也一直对庆德帝不甚尊敬,但真到了这一天,还是连声音都有点颤抖。史书上称之为山陵崩,谁又能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呢?整个江山都会因这一晚而风云变换,从此天下换过主人。
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太子殿下,即将成为天下的主人。从此天下九州四十八郡,千里江山担于一身。
云岚实在等不及,直接过来,身后宫女鱼贯而入,已经在准备换衣去永乾宫。那边段长福也在外面高声叫太子殿下,显然是时间紧急了。
他终于收回目光,只对言君玉道:“等我回来,小言。”
是可以带言君玉一起去的,但他没有问,他知道的。
他的小言早就长大了,他要做的是卫霍,不是董贤。小狼虽然也会乖乖呆在他身边,但它最向往的,仍然是塞上的长风与暗夜,在荒野上追逐着一场大雪,呼啸西风。他的皇宫虽然精巧,却困不住他。
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言君玉像是已经脱离了情绪,只有本能的反应。他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对面的青年。怎么会有这样的眼神呢,明明已经得到了天下,看着自己的神色却那样温柔又悲伤。有那么一瞬间,言君玉是想要说点什么的,但还没来得及张口,外面的段长福已经等不及了,內侍们争先恐后地涌进来跪了一地,没见过宫里小太监们的人,很难知道什么是真的谄媚的。他们满嘴里自称着奴婢,像潮水一样簇拥着,带走了他的萧橒。
第151章 陛下像越过了重重黄金的枷锁
永和殿已经天翻地覆。
尽管之前臣子里半数都已经投了东宫,连玄同甫这种小心谨慎的老臣也抗了一回旨,但那毕竟是暗中来的,真正扬眉吐气,还是今天。
历朝历代,从龙之臣的荣耀,不仅可以自身仕途通达,还能光耀门楣。所以尽管表面哀痛,眉梢眼角难□□露出志得意满的光彩。至于雍瀚海那一拨人就颓唐得多了,雍相爷尤其脸色灰败。但他们也不是说什么决策失误,实在是无回头路可走,再精明强干的君王到了晚年也难免精力不逮,雍瀚海的晋派这些年来贪了个盆满钵满,一个个肚满肠肥。新君继位杀贪官都成了惯例了,正好抄个家来给边关添点军费,也让百姓开心开心。
而东宫现在根本没有看他们的闲心,三省六部九寺群臣、还有礼部早已致仕的老臣、翰林院闭门修书的大儒,还有宫中操办过先皇葬礼的宗府老內侍,都在外殿等着,真是金紫万千。京中的亲王、郡王、皇族宗室齐聚,最受尊敬的自然是几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亲王,论辈分都是庆德帝的叔辈,理亲王,贤亲王……都身形佝偻了,拄着拐杖,由儿孙搀扶着,见到太子殿下进来,仍然颤颤巍巍着要下拜,顿时殿里都跪了下去,山呼千岁,黑压压一片。
萧景衍平素性情看似温和,其实决断起来也是雷厉风行,目不斜视穿过人群,只匆匆对几个老亲王说了句:“不必多礼。”,理亲王还想拉着他攀谈几句,太子殿下已经直接进了内室。
皇家礼仪繁琐,想在里面保存一点人情,必将有所取舍。庆德帝年轻时跟他说过,自幼只有太皇太后对他最好,太皇太后去世时是冬天,他那时候才十来岁,睡梦中匆匆忙忙被唤起,换了几套衣服,跪在外面等,不敢多说一句话。反而是庆亲王胆大,嚷着要去看,到底让他见了最后一面。后来宗室都说太子懂事,他却后悔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