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_作者:枫香(190)

2025-05-12 评论

  同样一件事情, 赵淩的解题思路不太一样。

  管博澹等人,全都是很正统,也是相当传统的那一派。

  赵淩有点自成一派的样子。

  赵王氏猜, 可能跟赵淩经常待在御书房里,被皇帝逮着问策和指点的次数太多造成的。

  葛姨娘拍了拍搂着狗的女儿:“你啊,也算是柳暗花明。在家里多当两年小姑娘,不过等过完年应该要学规矩了。你要是进宫学规矩,正好跟你爹你四哥一起。”

  赵家自己家里,平时行事是比较随便的。

  大部分规矩是做给外人看的。

  宫里面的规矩,肯定和赵家的不一样。

  赵婉蓉嫁给二皇子成为皇子妃,将来二皇子封王之后就是王妃,不仅自己要有规矩,还得给别人立规矩。

  这里面的规矩,待人接物仪态等等只是小节,怎么协助一位王爷来管理封地,并且加强忠君思想的教育才是重点。

  现在大家都在年假,不过赵淩这个常年在文华殿里上课的人,已经列了一个大致的课程表。

  赵婉蓉感觉都是小意思:“宫里头应该会派女官来,平时还得去宫里头上课。到时候我就可以去宫里头跑马啦~”

  赵王氏也觉得那些课程,家里面几乎都教过,没教过的学起来也简单:“你的嫁妆得重新准备了。”

  原先那些嫁妆是赵家女的,现在赵婉蓉的嫁妆得是皇子妃的。

  葛姨娘皱眉:“总共就两年时间,怎么来得及?”

  “来不来得及的,宫里头疼去。淑妃娘娘不是说了,她那边来准备。我们这边多给些体己就好了。”赵王氏倒是想得开,“原先那些田宅铺子,以后你也不一定能管得到。现在王爷都得去封地,等你成亲之后,也不知道能在神都待多久。身边多放些钱,以后到了封地再做打算。最好让你哪个兄弟去你们的封地当地方官,相互之间有个照应,递个消息也便利。”

  她这么说是完全有可能的。

  几个儿子、侄子、外甥,这两年应该都会陆续外放。

  只要运作得到,完全有可能和赵婉蓉在一个地方,或者是在相邻的地方当个县令之类的。

  葛姨娘是完全没想到这一点,听赵王氏这么一说,感觉一下子放心了不少。

  她总共就赵婉蓉这么一个女儿,对于女儿变成准皇子妃忧虑大于欣喜。

  她的想法和赵辰很接近,恨不得女儿嫁得越近越好。

  “你以后在封地安顿好了,我得过去看看。”不然没法放心。

  赵婉蓉大大咧咧地“哦”了一声:“那我得好好搞个马场和校场。”

  赵王氏想说怎么这般没志气,一想以当今陛下的心态和如今顾家宗族的样子,确实当个没志气的闲散王爷最好。

  她现在也不指望家里子女个个有出息,能平平安安最好。

  外放也好,就封也好,待在外面比待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要自由些。

  赵淩出了门,感觉街道上空荡荡的,一时间也不知道往哪儿去。

  常威和一个家丁提着个桶出来放在板车上,看到赵淩一个人在门口东张西望,顿时警惕起来:“四郎,你干嘛?”是准备出去迷路吗?

  赵淩:“……”这语气是肿么肥四?

  算了,大过年的,他不计较。

  “你们干嘛呢?”

  常威把大木桶的盖子打开给他看:“炖了些热汤,送去给慈幼院。”

  “我也一起去。”赵淩想看看慈幼院这个年过得怎么样。

  年前他脚崴了,都没去过。

  常威只要他不乱跑,那就怎么都好:“那你在门房等一会儿,我去给你拿大氅和手炉过来。”

  赵淩去的话,得再套一辆车。

  常威、常大力和来福,又带上两名家丁,跟着一起去慈幼院。

  赵淩还没下车就听见一阵喧哗和哭闹,掀了帘子跳下车,就见一个壮汉手上拿着几件棉袍从慈幼院出来,对身后啐了一口:“撒手!几个老不死的也配穿这么厚实的棉袄!”

  赵淩想都不想,腰间的鞭子解下来就抽了过去。

  这是一根真正用来作为武器使用的鞭子,是窦荣给他的新年礼物。

  他最近正稀罕着,出门就挂在腰间,没想到这就用上了。

  虽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一力降十会,但接受过系统性武术训练的正经练家子,力量、速度、技巧和敏捷性和普通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赵淩一直说自己是个业余选手,但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是连花拳绣腿都没练过的。

  鞭子的破空声像是春雷炸响,壮汉这种欺软怕硬的货色两三下就被抽得跪地求饶。

  赵淩让人把壮汉捆成个粽子,看慈幼院里面已经几乎被搬空,一边让来福和家丁去叫里正和金吾卫过来,再去衙门叫人,一边让常威和另外一名家丁给慈幼院的老弱热汤。

  他们带来的除了热汤,还有玉米面馒头。

  不过热汤到现在已经冷掉了,得放在灶上重新热一热。

  常威很快就跑了回来,往壮汉身上狠狠踹了一脚:“什么人啊,连柴火都给搬空了!”

  慈幼院内的管事和老弱们,见到赵淩他们过来,心里面已经安定了大半:“不碍事不碍事。”

  “我去借点柴火。”

  常威赶紧道:“不用借。方才来的时候,见有人在卖柴火,我去买一些来。”

  他出门前,见壮汉被捆着趴在地上,口中含糊不清地骂骂咧咧,去灶房拿了一块黑黢黢的抹布,塞到壮汉嘴里:“省着点口水,一会儿再说。”

  金吾卫和大夫来得很快,其次是巡街使,再次是衙役,最后到的是里正。

  赵淩就站在慈幼院门口。

  他不动,其他人也不敢动。

  他不说话,其他人也不敢说话。

  只是赵淩披着大氅穿着锦袍,手上还捂着手炉;其余人可没这么好的保暖措施,等里正来的时候,全都一个个冻得脸色发白。

  姗姗来迟的里正原本还想打哈哈,心里面想着大过年的不让人安生,见到一群持刀披甲的衙役、兵卒,顿时腿都软了。

  他再看了看几乎被搬空的慈幼院,一下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淩盯着里正看了一眼:“人都到齐了。我学习一下怎么个断案法。”

  入室抢劫,这是赵淩亲眼所见,还现场抓获了一个贼人。

  贼人并没有把慈幼院的账册抢走。

  慈幼院里有多少东西,被抢走了多少东西一目了然。

  损失的不只是慈幼院,还有慈幼院隔壁的小学堂。

  虽说小学堂几乎和慈幼院连成了一体,也基本是慈幼院在使用,但小学堂正经是赵淩的产业。

  过年期间,小学堂关闭没有人,也一同被抢了个精光,桌椅板凳被“打扫”地干干净净。

  无论是慈幼院的米面粮油、柴火被褥,还是小学堂里的东西,显然不是一般的小偷进门偷点细软的问题。

  抢劫罪是重罪,流放起步。

  问题出在是团伙抢劫,还是单人抢劫。

  团伙抢劫的话,主犯死刑。

  另外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抢劫,里正在做什么?巡街使在做什么?衙门在做什么?

  要是只抢劫了慈幼院的东西,一些米面粮油,多半还是一些粗粮。棉被棉袄值点钱,但也不算特别多。

  柴火之类的更是不值多少钱。

  可以说,慈幼院丢的东西虽然多,但加起来也不满一百两银子。

  负有连带责任的这些人,可以先凑一凑,把钱赔了,稍后再计较。

  但其中牵涉到了赵淩,这就难搞了。

  赵淩是太子伴读,不入品,按理算不上朝廷官员,但他又拿着俸禄,身上还有举人功名。

  抢劫朝廷官员财物的,死刑起步,情节严重的还会株连家族。

  不过关于赵淩的身份定位,解释权不在赵淩本人。

  赵淩对于律法,比在场的所有人都熟悉,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该怎么算。

  他瞧着他们很快又聚集了许多差役过来,挨家挨户搜查并且分别审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枫香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种田文 基建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