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三个学生呢,还有空研究怎么养虾?”
“这又不冲突。”赵淩感觉腿长真好,几步就到了翰林院。
家里的饭菜果然已经送了过来,还真有一小盘清炒虾仁。
显然虾不多,只有赵淩的这一份有,连窦荣的那份里都没有。
不过两人的饭食经常不太一样,起码窦荣的饭食分量更大。
他消耗大,菜色中牛羊肉占比更高。
聂院使本来还想着赵淩今天过来,能蹭个小灶,结果一看窦荣陪着一块吃,顿时端着自己的食盒去了一边。
唉,他家给他准备的也是两荤两素,怎么就跟赵瑞瑞的饭菜差距那么大?
他正在哀怨自己的咸菜甲、咸菜乙、咸鱼、咸肉,窦荣就给他端过来了一碟子腌脆黄瓜和卤肉,两个菜碟还没放下,看到聂院使面前的一堆腌的,重新端了回去,换了一盘拍黄瓜,又划拉了两根烤羊排,一碟香菇菜心。
赵淩端过来一碗鱼丸汤,看到聂院使面前的菜色,不客气地把咸鱼端走了。
聂院使很想端着盘子跟他们凑一桌,但那桌子上已经摆满,窦荣一个人感觉就能占满一张桌子,自己也抢不过,也不敢当着窦荣的面打劫赵淩。
算了。
这么多菜他一个人压根吃不完,要不把拍黄瓜带回去吃?
这多大冬天的,吃上一口水分充足的小黄瓜可真难。
陛下也不说赏赐一点。
聂院使心里面嘀咕了一个中午,晚上回家的时候,家里已经送来了一车新鲜蔬菜,种类不少,分量不多,里面还有一篮子草莓。
“怎么没小黄瓜?”
第145章
窦桓和林姑娘的婚事, 准备了大半年。
别看现在有条件的人家,早则从孩子出生起,晚则从定亲起就开始给孩子们准备嫁娶用品, 但从定亲到成亲, 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准备。
譬如说房屋购置、新建, 或者翻新, 各种日常器物、金银首饰等要用时新的款式等等。
像赵王氏给家中子女准备的这类东西, 从刚开始准备到最后实际用上的,起码换了三版。
最早是有就好, 接着开始讲究多一点花样,再来就是得精巧、得时新。
或者再配合各人的姓名生肖, 不同的时节等等做一些变化。
赵家的许多嫁娶用品,都是用了赵英娘提供的图样做的。
赵淩这样和一个男人成亲的, 更是完全出乎赵王氏的预料,准备的给未来儿媳的珠宝首饰完全用不上, 只是东西实在精巧, 舍不得融了重新打,也不好给别人,最后东西还是给了出去,另外再给准备了一份男用的首饰。
对外说是赵淩自己私房里出的, 实际是赵家的“小账本”里出的钱。
窦桓和林姑娘能够大半年就筹备好一切完婚, 已经算是速度快的了。
林姑娘现在还住在贝家。
窦姜氏特意从宫中请了足足八个教习嬷嬷和女官到贝家,完全不用担心林姑娘在贝家受委屈,或者被贝家人说些乱七八糟的话。
赵淩和窦荣在镇国公府吃了一顿饭, 窦姜氏和窦桓把大婚当日的事情都跟他们说了一遍。
窦凤本来要回来的,但中途暴雪封路,回不来了。
窦桓不良于行, 接待客人的任务就交给了窦荣和赵淩。
窦荣交代赵淩:“你那天别喝酒。”
赵淩知道自己的酒量,不逞能:“保证不喝。”
梳理完窦桓大婚当天要做的事情,接下来两人每天从宫中下班出来,都是第一时间先到镇国公府,帮忙确定各种婚礼的事项,拉着一群人过了一遍流程。
两人都是已经成亲过的人,赵淩还参与帮忙了上头几个兄姐的婚事,对流程非常清楚,列了清单一样样核对勾选,没几天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梳理清楚,又准备了备案。
窦姜氏实在不善于管理内务,松了一口气:“得亏瑞瑞帮忙,不然我还一团乱麻。”
“娘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没帮上什么忙,要说也是豆豆帮忙多。”一些错漏的地方,这么赶的时间里补救到位,全都是窦荣搞定的。
这年头买东西可不方便。
尤其是镇国公府的东西,费工费力的,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去什么地方定制都有讲究。
赵淩可不知道这些。
窦姜氏回忆了一下这几天的过程,发现还真是:“豆豆还会管家?”
窦桓作为马上就要成亲的人,倒是没以往那么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次是认认真真跟着一起准备自己的婚事,并且要把自己在神都的家业都给撑起来:“这些年都是豆豆在管家。”
听说林家是巨富,林姑娘对他的那点产业管理起来一定很简单就能上手了吧。
窦家在神都就窦荣一个人,很小的时候生活在宫中,和皇子们在一起。
但稍微长大了一点,他就住在镇国公府。
家业的打理虽说不用他亲力亲为,但他要是真的一点都不管,那镇国公府的那些产业早就被败光了。
窦姜氏反应过来:“跟你姨母学的?”
“嗯。”窦荣跟窦桓说道,“家里人口少,管起来没什么难的。正好年底了,一些掌柜、管事会上门报账,等嫂子进门,你们一起管着。”
窦桓听着怎么觉得自己像是要跟兄弟争财产似的,皱眉道:“你管着就好,我这种样子能管什么?”
他只是想管自己的那点私房,原先都交给他弟了。
窦荣半点不客气:“还想让我白干?”
他又不差钱。
不提他和赵淩两人的私房,就是两人的俸禄和赏赐,都足够两人过上很富足的生活。
一般家庭开支的大头,譬如房产——他们家是皇帝赏赐的;譬如孩子——他们俩不会有孩子。
他们家最大的开支像现在这个时节就是一个小琉璃宫的采暖,另外就是养各种牲口。
其实这方面开支也不大。
小琉璃宫白天只要阳光好,根本不需要再额外采暖。
神都的温度比凉州要暖和得多,晚上保持着十度以上的温度即可,根本不费多少。
神都家中盖了小琉璃宫的人家也发现了这点,很多人家的小琉璃宫并不大,采暖更便宜。
现在就是小琉璃宫的建造费用昂贵,还得排队等。
嗯,排队的人更多了。
家里牲口确实多,赵淩养起来更是不遗余力,但牲口……或者说宠物们吃的用的,基本都是自家庄上的,开支远不如外人以为的那么多。
哪怕这次造船开支巨大,窦荣也渐渐体会到赵王氏面临的问题——有钱没地花。
窦桓再三确认窦荣是真的要把镇国公府在神都的产业都交给他打理,勉强答应下来,又表示不理解:“怎么还有人给钱都不要的?”
“呵。你是哥哥,本来这些事情就该你管着。”他钱够花就行了,再说了,“明年我跟水灵去象州,这边我也管不上。”
看了看时间不早了,他准备走,想了想又叮嘱自己不善管家的母亲和没什么经验的兄长:“你们有机会给自己置办一些私产,家里这情况,给自己稍微留点后路。”
按理,他们爹窦凤是镇国公世子,他们两人作为窦凤的嫡子,自然是下一任的镇国公世子以及镇国公。
但窦桓残疾,哪怕这些年已经恢复了不少,平地拄着拐杖也能走一段,但肯定无法再建功立业,连转做军中的文职官员也不行。
窦荣和赵淩成亲,将来就算是有子嗣,也得是从别家过继,究竟未来如何不好说。
按照窦荣自己的意思是,他连镇国公的这个爵位都是不想要的。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窦桓和林姑娘成亲后,生下的儿子能够表现出天赋成为下一代的世子,但那就远了。
再过十几年,谁知道将来怎么样?
窦桓肯定要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多做考虑,哪怕用不上。
窦荣哪怕也会给家人们考虑,毕竟隔了一层,总归会差一些。
两人回到家,等到了躺进被窝里,窦荣才抱着赵淩吐槽:“你看看我娘和我哥,整一个缺心眼,怪不得能那么多年给姓顾的出生入死。你再看看我姨父,那筛子精,私底下养了那么多兵,就在离神都不远,谁都不知道。别处还不知道有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