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淩心想筛子精还好意思说别人筛子精,真不愧是大筛子精养大的小筛子精。
“怎么不说话?”
赵淩心想还有个老筛子精。
他要是没料错,太后娘娘应该还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私兵,压根不知道在哪儿。
筛子精这个事情,应该根子在太后那儿。
“应该没了。没那么多钱。”赵淩从财务角度分析。
窦荣想想他见到的私军营里的火器营和骑兵营,哪一样都是需要花大价钱的。
要是再算上蒸汽船,花的钱他都不敢算。
头一回锅炉爆炸,成千贯的银钱几乎就打了水漂,得亏是姨父的钱。
他突然想到赵淩说的蒸汽机也能替代马匹,刚想问赵淩是不是能把蒸汽机装在马车上,突然轻哼一声:“赵水灵!”
“怎么了?”他只是从财务角度测量一下豆豆的各项身体数据而已。
窦荣咬牙:“你一会儿哭也没用。”
“我才不会哭。”赵淩嘴硬,反正明天没有大朝会,他可以睡晚一点。
然后就直接请假了。
赵淩难得在家亲自教学生,只是没个先生的样子,躺在摇椅上,头上顶着抹布,怀里抱着咪咪。
三个学生在书房里正襟危坐。
余琪课桌两边一头蹲着一只三花猫,另一头趴着一只黑狸花,一看就是亲传弟子。
余飞的课桌上团着一球虎先锋。
赵文敏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自己好歹是跟了先生姓的,必不能输,把坐在后面课桌上的大黄狗抱到自己桌上。
宇树对小孩子很是没脾气,舔了舔小孩儿的脸,就趴好了。
这边书房的课桌是赵淩定制的大长桌,摆上这些猫猫狗狗倒是不耽误学习。
助教常禾在边上看着,感觉自己是不是也该抱个什么东西。
赵淩讲课跟其他人讲课很不一样。
三个人说是赵淩的学生,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跟着赵淩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跟着常禾和赵王氏。
虽说都是打基础,但赵淩的讲学会结合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学习的这些看起来天马行空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代表着什么。
窦荣带着戴凤回来的时候,惊讶了一下:“还在上课?”
赵淩一看有客人,站起来笑道:“戴兄来了。”
戴凤拱手笑道:“今天轮到我去翰林院抄书,想着快过年了,请几位兄长到家中吃一顿便饭。”
说着,他递出一张请帖。
本来还想着今天在翰林院里直接跟赵淩说,没想到赵淩今天不在,还好碰到了窦荣,没白跑。
他打量了一下所在的书房,心中羡慕极了。
上次他过来,只坐在正堂里,觉得深宅大院气派非常。
今天跟着到了书房,这……让他死在这儿都甘愿!
赵淩对学生们摆摆手:“下课吧。”
学生们站起来,对赵淩鞠躬之后收拾东西离开书房。
戴凤看着学生们身后跟着的一起伸懒腰慢悠悠走出去的猫猫狗狗,感觉怎么这些小动物才是学生本体,再看看赵淩一张愈发不似真人的精致脸庞,有一种误入了妖精窟的错觉。
嗯,这是一个拥有很多藏书的特别厉害的大妖精!
赵淩留戴凤用了晚膳。
戴凤因为要读书,并没有随父亲住在京县县衙,而是住在了原来赵淩置办的职工宿舍里。
那里原本住着来福和梓萱夫妇。
现在他们搬到了桃溪巷,来福和梓萱也自然搬了过来。
戴凤退了原先租住的小院,在现在的小院住,不仅距离书院近,还能蹭到赵家的教育资源。
戴家和赵家本来就是同乡,赵骅也不介意关照一下晚辈。
戴凤在翰林院里抄书十分认真仔细,交好的翰林院大佬倒确实不多,但和一同工作的几位学子已经非常熟悉。
他吃过饭,很真诚地跟赵淩道谢:“多亏了两位赵兄提携,小弟才能这么快就安顿来。”
“说的什么话。出门在外,我们是故交好友,相互帮助是应该的。”赵淩送他到大门外,看他上马车,“天色不早,我也不多留你了,赶紧回家。”
戴凤也不再多客套,跟赵淩道别。
赵淩才比他大两岁,不仅上一科就高中状元,而且已经官至五品,他却还是一个小小的举人……不,他不能妄自菲薄。
达者有先后,他把自己的学问夯实,再去科考、当官,踏踏实实。
“十三哥,你站在门口接我呢?”
赵淩被叫回了神,看到赵婉蝶:“是啊,特意走那么大老远来接你,感动不感动?”
“哼~”赵婉蝶拉着苏嘉珍往屋里走,熟络地跟回自己家似的,“我是来看慢慢的。”
苏嘉珍笑笑:“我是来还书的。十三哥,我有几个地方看不懂,你有没有空帮我解惑?”
赵淩让赵婉蝶自己去玩,把苏嘉珍带到书房,跟他讲题。
讲完题目,赵淩突然问他:“有没有兴趣跟我回象州待两年?”
“嗯?十三哥是要外放去象州了?能回本地?”一般官员都是异地任命。
市舶司好像和象州一般的官府不太一样,属于户部管辖,不受地方制约,性质不太一样。
现在正式任命还没下来,赵淩只是含糊应了一声,说道:“我回去要一些算数好和会外语的。”苏嘉珍这两方面都不错。
苏嘉珍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就不回去了。祖父祖母岁数大了,我得留在他们身边照顾。”又皱了皱鼻子,小声说道,“不太想回家。”
他在神都这里很好。
祖父母慈爱,和妻子的感情好,还有妻子的娘家人也关系融洽。
他只要专心读书就好。
不像他在象州的时候,明明他是小儿子,偏就像是家里的外人,就因为他跟娘姓苏,就好像他不是亲生的了一样。
他爹他兄长他们也就算了,他娘也这样,真是无语。
赵淩明白苏家的情况,自己堂妹没受委屈,别的他都管不着:“那行,你好好读书。”
确定苏嘉珍不打算跟他去象州之后,他就去吏部要了一份愿意补缺的名单,除了这一科的进士、同进士之外,还有历届没补上缺的进士、同进士,甚至举人,以及一些因为生病和丁忧等请了长假,回来后到现在还没补上缺的官员。
名单到手之后,他就出了公告招收算数和外语方面的人才,确定了考试日期。
这部分想着补缺的人选,基本都待在神都,经过数日的通知,总算召集起一批裸考的。
很多考试名次不好,没什么出路的进士、同进士,不管原先心气有多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实拷打后,几乎是只要有个班上就好。
这次赵淩对于学历要求还放宽到了举人这一档,哪怕时间很短,没什么复习资料,参与考试的也有两百多人。
人数比预计的要多,不过没关系,赵淩本来就借用了贡院。
考试流程大家都熟悉,挨个检查完之后,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午膳考场提供,考完就散场。
题目不算多,难度不算太高,不过因为这些内容和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科举内容不一样,能够表现良好的人不多。
外语考试还有一场面试。
面试考官赵淩请了他便宜外祖父……不,他的好贵外祖父王延出马当主考官,两个鸿胪寺的官员只能当陪考。
王主考官有多贵呢?
大概是一艘画舫全权使用一个月,还得负责上面的一切用度的花费。
没错,老头今年不打算回去过年,跟几个老伙伴约好了要去庄上过,在暖融融的船上吃火锅唱歌弹琴吟诗赏雪。
他都攒了许多老头们出去游玩的诗画集子了。
算了,钱不钱的倒是无所谓,就是饮食上多注意着点,别把这群瘦巴巴的老头吃出三高来。
平时也就算了,过年这会儿牲口都出栏了。
这群老头是真的能够干出一顿饭炫一大碗红烧肉的。
更别提庄上还有那么多肥羊肥鸡肥鸭肥鹅,连他庄上养的鱼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