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考试的有两百五十三人,最后录取的只有十三人,其中十个在算数方面底子还不错,三个懂一点外语。
赵淩直接带他们到吏部办了手续,在贡院腾了两间屋子出来当教室,给他们做集中培训。
反正贡院平时没什么人,给他用用就用用。
他也可以借着来上课摸鱼。
把这些事情都上了轨道,终于到了窦桓和林姑娘大婚的日子。
这会儿距离他们从私军营回来还没十天。
赵淩和窦荣作为男方家人,提前一晚住在了镇国公府,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各种准备。
皇后娘娘不便提前到,派了许多宫人过来,连闻公公都特意跟着窦桓一起去迎亲。
窦桓腿脚不便,自然不好骑马,迎亲用的是一辆四匹枣红马拉的马车。
车厢用的不是冬季的轿厢,而是夏季的敞篷式样。
贝家人本来心底嘀咕林姑娘不嫁“前途无量”的贝向荣,反倒去选一个瘸子,见了镇国公府这阵仗,也说不出什么来,笑得……千奇百怪地把林姑娘送出家门。
林姑娘也没有坐上花轿,而是在红绸的牵引下,直接坐上马车,坐在窦桓的身边。
没人敢说不成体统。
人家身边跟着两排宫女太监,难道是要跟天家说不成体统吗?
或许一些言官敢,但贝家不敢。
接亲很顺利,新娘的嫁妆十里红妆。
窦凤没能赶回来确实有些遗憾,但帝后和太子太子妃都来了,不能说这场婚事就不被重视。
许多宾客想得多的,还觉得是显示天家对窦家的态度。
窦荣觉得这些人是想太多。
外甥成亲,姨父姨母就住对门,过来吃个喜酒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他们要是不来,才能显示出顾家对窦家的厌弃。
现在窦家还得守国门,能厌弃吗?
真厌弃,姨父也不会把私军营那么重要的事情告诉他了,更别说是让他负责练兵。
窦荣心里面想着事情,面上一点都没露出来。
窦家的宾客武官比较多。
赵淩本来还担心武官喝了酒之后会不会比文官们难缠,结果并没有。
帝后坐镇,所有人都好说话得很,连劝酒的都没一个,全都在夸新郎好新娘好,双方天作之合等等等等。
赵淩本来还担心会喝醉,结果白担心了,就是累。
他自己成亲因为喝醉了,中间就躺平,真没多累,这次可算是还上债了。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赵淩抬手搓了搓脸,把焊死在脸上的笑容搓下来:“笑得脸酸。”
窦荣听得发笑,回头跟窦姜氏招呼:“娘,你也赶紧去休息吧。我和水灵也回去了。”
窦姜氏颇有点晕头转向:“啊?你们这么晚了还要回去?不在家住一晚吗?”
“不了。回去没几步路。”反正是坐马车,用不着他们走路,“明天早上我过来帮你收拾,你也赶紧去休息。”
窦荣说的收拾,肯定不是收拾那些杯盘狼藉,而是清点礼单,以及准备新嫁娘的回门礼等等。
窦姜氏一听窦荣会来,心里面安定了很多。
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当个婆婆。
她总共就俩儿子。
小儿子成亲了,但是分出去单过,“儿媳”还是个男的,平日里相处就跟多个小儿子似的。
她的妯娌们倒是有许多儿媳,但那种不是想着我拿捏你就是你拿捏我的相处方法,她看不过眼。
窦荣第二天很早就到了,窦姜氏往他背后看了看:“瑞瑞没来啊?”
“没。他今天还得去贡院那边上课,有人今天要塞人进来,他得去看看。”
一个部门一次招收了那么多人,要求还“不高”,对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
谁家还没个举人以上学历的待业青年呢?
虽然现在还没确定具体是什么官职,但通过正式考核之后,肯定是个官。
这可比翰林院的那些个临时工好多了。
很多人家里并不缺钱,也不指着一个小官的俸禄过日子,但有没有官,其实就是有没有权,是社会阶级的象征。
商人、地主就算有再多的钱,在官员面前照样低一头。
赵淩知道其中的规则,其实不在意塞不塞人什么的,只要培训通过就可以,培训通不过,那到时候也不能说他没给机会。
数学这东西吧,不会就是不会,不是有没有机会。
第146章
赵淩通过“扩招”, 两个班人数达到了五十人。
过年前又“请走”了七个人,给剩下的四十三个人布置了海量的寒假作业,确保他们过年期间能够做到笔不离手。
他打算得很好, 打包了心爱的豆豆就去到了窦荣的庄上过年。
也可以反向理解为, 窦荣打包了心爱的石狮子去了庄上过年。
窦荣的庄子比较远, 平时他们没什么时间去。
他想着也没人能找过来。
结果发现想多了。
窦桓和林氏也过来了, 自然带着窦姜氏一起。
倒不是说他们就住到了窦荣的庄子上, 而是窦桓的庄子就在隔壁。
当初窦姜氏给两个儿子置办产业都是一起的。
窦桓是长子,自然需要重视;窦荣没养在身边, 有所亏欠,也得补偿。
最后的结果就是窦姜氏在给两个儿子置办产业的时候, 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城内的铺子,城外的田产, 都是一样的。
赵淩感觉像是还住在城里一样。
两边庄子的距离,甚至比从镇国公府到桃溪巷还近。
这倒也无所谓, 住得近, 方便天天一起炫牛肉。
这边庄上引进了福满庄先进的养殖理念,专门蓄养了肉牛和梅花鹿。
不过就算是肉牛,在当下吃起来也不能太打眼,还是直接在庄上现杀现吃又方便又新鲜。
一头牛能出几百斤肉, 他们这几个人当然吃不完那么多, 架不住王延隔一天就会指使着画舫过来转悠一圈,装走牛肉和鹿肉,放下羊肉、猪肉和鸡鸭鹅。
一艘好好的画舫, 被老头愣是当成了货船。
赵淩坐在河边的棚子里,只动嘴巴:“鱼拿走,我自己钓。”
王延踩着跳板, 健步如飞的:“你钓到多少了?给我看看。”
一群中老年全都跟着下船,一瞬间把赵淩的钓鱼棚子挤得满满当当。
“哟,这鱼还真不小呢。”
“瑞瑞今天钓到虾了没?”
“上次你的那些小虾特别好吃。”
“是啊。拿着跟老黄瓜一炒,啧啧啧,那叫一个鲜。”
“冬瓜也可以。放汤也好吃。”
“没。现在天气冷,没口。”赵淩心想:能不鲜吗?那些小虾可是他空间出品,上次好不容易偷渡了一波,就被这群老头给一窝端了,他都没吃上。
“小水灵就会睁着眼睛说瞎话。没口,你钓那么大鱼?”
赵淩就真的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是我钓起来的。其实是我在外面买了,找了个人在水底下给我挂到钩子上,假装钓起来的。”
“这臭小子,嘴里没一句实话。”
“窦翊呢?怎么不陪着你?”
“他去哥哥那儿了。”真是作孽,谁家小儿子教娘和兄嫂管家的?
几个小老头中老头老老头还不等怎么样,突然一左一右把他架到船上。
赵淩还真不敢挣扎,怕把老头们推水里,等上了贼船……上了船才问:“干嘛呢?”
最后一个进来的老头把门关上,船舱里暖融融的,飘着一股羊肉锅子味。
管博澹手上拿着根小黄瓜:“喏,想问问你招的那些人,最后能留下几个?往后是去鸿胪寺还是去户部。”
赵淩的正式任命还没下来,但像管博澹这样的品级,肯定知道他会去什么地方。
王延这样在象州当了几十年官的,也很清楚。
赵淩招收的人员要求那么明显,稍微有点了解的都能看出来,他是要去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