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和赵秋并肩站在桥边,看着空无一物的空地,面面相觑,都是一脸疑惑。
小吃摊的推车放这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时也没谁会来碰,怎么下了场雨就没了。
姜宁左右看看,别说推车了,连块剩下的板都没有。
这是被连锅端了啊。
赵秋看见旁边有个路过的大娘,连忙伸手拦了一下,“大娘,我想问下,您家是住镇上吗?”
大娘看他一眼,见是两个哥儿,便放下了防备,“是住镇上,怎么了?”
“这儿之前有一个小吃摊,现在没影了,不知道是被人拿走了还是偷了。”
赵秋比划了一下,“就宁哥儿家的小吃摊,您可能还买过呢。”
“姜老板?你今天是来摆摊啊。”大娘看见姜宁,愣了下,“哟,你这摊给人收了。”
姜宁在镇上出摊也有好几个月,有人认得不奇怪。
姜宁一听,第一反应是永安镇也有城管啊?
怎么还管人出摊的事,一言不合就把推车给收了。
他向大娘点了下头,解释道:“摆不了摊,就是过来转转,买点东西,顺道瞧瞧推车还在没。”
大娘想了想,“好像是两个伙计样子的人给抬走的,倒不是像是偷。”
伙计?
姜宁思索了下,立即想到一个人,忙跟大娘道谢,“谢谢您,我再去打听打听。”
跟大娘道别,赵秋回过头来问姜宁怎么办。
姜宁盯着平时出摊的那块地方,想了想,“别急,我大概知道是谁收走的了。”
赵秋好奇问:“谁啊?”
姜宁笑起来,示意他先过桥,“大娘说是伙计打扮的人,这镇上我认识家里请得起伙计的,只有苗哥儿了。”
“苗哥儿?”赵秋反应过来,“对哦,苗哥儿住在镇上,说不定真是他给你收走的。”
暴雨下了那么久,不比平时。
要是没人收走,再好的木头在水里这么泡十来天,也得坏大半。
“先去易安楼看看,正好我也该来一趟。”姜宁算了下日子,已经月初,得来结账。
虽晚了几日,也不打紧。
赵秋点点头,跟着姜宁往易安楼走。
一路走过去,镇上的情况比村里好很多,过了这些天,大部分垮了的院墙已经在修整,各家酒楼、食肆也正常营业。
除了街头的小贩少一些,倒是和往日别无二致。
“镇上可真好,看上去一点没受影响。”赵秋四处看着,“也幸好今年的河水没涨,要是涨起来,不知发多少的水。”
姜宁“嗯”了声,“村里那条河是地下的井冒出来的,本来平时水量也不大,下雨了涨水,往上涨也会往下落,还好地下暗河多,地质又是喀斯特地貌。”
赵秋停住,“什么地貌?”
姜宁:“……”
哦豁。
完啦。
“我听长昀说的。”姜宁面不改色,瞎说道:“是不是很难懂?我也不懂。”
赵秋恍然点头,“是好难懂,不过你能记下,比我强多了。”
姜宁生硬地转了话题,“对了,前一阵我和长昀商量了,想要在镇上置办一处宅子,搬过来。”
消息太突然,赵秋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更别说记得刚才河水为什么没涨的事。
走了一小段,赵秋才回过神来,“你们商量好了吗?”
姜宁无意瞒他,之前没说是因为不确定,现在多半是不会变了,自然可以说。
“嗯,阿娘和小小、小宝都知道。”
赵秋转头看他,“那就不在村子里了。”
姜宁微怔,看出赵秋眼里的不舍,“没那么快,我们还在攒钱,估摸着要等到明年开春左右。”
“那也不住在村子里了,日后要找你,得到镇上来。”赵秋不舍,却也知道姜宁搬家的原因。
村里那些人,叔叔婶婶、伯父伯娘都不是什么大恶之人,可总归是会在闲时,说些不中听的话。
只要姜宁和卫长昀在村里一日,就得忍受那些闲言碎语。
姜宁抿唇,他没办法答应赵秋什么,“搬到镇上,长昀去私塾会方便许多,我也好做生意……”
赵秋忙打断他的话,“我不是觉得你们搬了不好,我只是,只是舍不得你。”
闻言姜宁鼻尖一酸,明明离搬家还早,可一听这话就心里发涩。
“要是日后生意做好了,你家也入伙,也搬到了镇上了,我们还可以做邻居。”
赵秋不解地眨眼,“入伙?”
“就是你们投一点钱,咱们一起开店,或者是做生意。”姜宁说完,正要解释,就被易安楼门口的伙计吆喝声打断。
赵秋抬头看了看易安楼,拉了拉姜宁的胳膊,“宁哥儿,到了。”
姜宁心想,日后再说也可以,不急于一时。
两人走进易安楼,伙计认出姜宁,立即迎上前来。
“姜老板怎么今天来了?家里没事吧,这一阵雨下得,镇上都差点被淹了。”
姜宁摇了摇头,“家中无事,不过是田地受了些损失。”
“东家今日还没来,要不要我们跑个腿,去给东家捎个话?”伙计知道姜宁来,一般都是找顾苗,问了句。
顾苗不在吗?
不过也是,顾苗不是掌柜,不会日日都待在酒楼里。又刚过雨季,说不定在家里修整。
“不用了,我就是过来问件事。”姜宁正要问小吃摊的事,就见秦掌柜走了出来。
伙计跟秦掌柜打了招呼,退开站到一旁。
秦掌柜看着姜宁,又看了下他身后的赵秋,道:“进里边说话,正好我也把账结给姜哥儿。”
闻言姜宁没再点点头,介绍道:“这是我同村的好友,赵秋。秦掌柜同我一样称呼就是。”
秦掌柜向赵秋颔首示意,便道:“那两位跟我来,楼上的雅间没人。”
姜宁“嗯”了声,回头低声和赵秋说了两句话,便一起跟着秦掌柜上了楼。
进了雅间,秦掌柜要去取账本和银两,便让伙计送了一壶茶和点心进来,自行离开片刻。
“宁哥儿,你真厉害。”赵秋等人走出去后,一脸崇拜道:“从前来镇上,我们经过易安楼都没想过进来吃饭,你直接跟人做了生意。”
虽说在村里时就知道姜宁和易安楼有生意往来,可那是在村里,顾苗一家来的时候,也只当是寻常朋友。
今天真正踏进易安楼,才有了实感。
“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姜宁给他倒了一杯茶,“不过我刚才说的入伙便是这个意思,等我能把生意做起来,也拉你入伙。”
赵秋点点头,“好啊,虽然我不太会做生意,但做生意也分跟人谈生意和管事、做事的吧,我能做事。”
姜宁失笑,端起点心问他喜欢吃哪一种。
没过一会儿,秦掌柜就拿着账本和一袋银子回来。
盘账的时候没避开赵秋,账目很清楚,分成也算得明白,没花多少时间。
“上月一共卖出二百一十五斤,分成是一千九百三十五文。”
秦掌柜把两吊钱递给姜宁,“这一贯少了六十五文。”
“多谢秦掌柜。”姜宁拿了也不数,用布包着放到了背篓最下面。
秦掌柜笑道:“生意上的事可不用谢我,互惠互利罢了。”
顿了下又道:“只是上月因暴雨,少了一半的营收,这个月应该会多些。”
闻言姜宁点点头,他来时就知道会少一些,不过多一两是一两,积少成多,总能买上房。
见秦掌柜要走,姜宁忽地想起来这儿的正事,便道:“秦掌柜留步,我有一事想问问你,就是我那小吃摊的推车,是不是苗哥儿帮我搬回来了?”
秦掌柜起身了,站在原地没动,听到这话才想起来,“是搬回来了,趁着有一天雨小,差伙计去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