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125)

2025-07-26 评论

  姜宁和卫长昀手脚麻利地把烟管接口处都给封好,这才收拾了一下堂屋,等着晚上烧火。

  卫长昀把凳子摆好,看向正在擦炉盘的姜宁,瞥眼炉子四边都挂着的绳子。

  “这绳子用来晾东西吗?”

  姜宁点头,“袜子和衣服都可以,不然都放在浴房那边烘干,两处烧火,废柴。”

  挂这里就方便了,有外边的网拦着,搭脚也不会蹭到衣服。

  “那去赵叔家拿棉被?”卫长昀擦了一下手,“正好天还亮。”

  “嗯,去吧。”姜宁放下帕子,“新炉子要烧一阵子才能好用,这几天不去摆摊了,过一阵再去,我就把这炉子烧实在。”

  “染的布能拿进屋里烤吗?”卫长昀跟着他往外走,“还是就放在房檐下。”

  “我就等着炉子来再染,不然一整天都干不了,新布都要变臭。”

  姜宁朝厨房看去,见朱红又在忙晚饭,连忙道:“阿娘,你把肉和菜切了、洗了就行,不炒,晚上煮着吃。”

  朱红答应了声,叮嘱他们路上慢点。

  卫长昀愣了下,“变臭?”

  姜宁点头,“对,特别臭,就是那种夏天一身汗换下来的衣服,揉成一团闷了几天发出来的馊味。”

  晒干了都没用,得重新洗才能不臭。

  没办法,南方衣服晾几天都不干,就会馊。

  “那还是拿进屋吧。”卫长昀认同地点了下头。

  姜宁看他表情,想起这人还有些不算严重的洁癖,禁不住笑了一声。

  他俩并肩往村里走,路上偶尔会朋友一两个去地里摘菜的,客气打了招呼,也不跟人家多说话,各走各的。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他俩在这一村人眼里,早就是不清不楚的关系了。

  小叔和嫂嫂,成双入对的,能有什么好话?

  姜宁走着走着,忽地想起另外一件事,“对了,快过年,我想做点腊肉和腊肠,咱们下回去镇上,多买些猪肉,得早点去。”

  没腌肉和腊肠的过年,根本不叫过年好吗?

  西南人民,过年必备腊肉、腊肠。

  最好再有小米渣、八宝饭,对,还有炸虾片、盐菜扣肉。

  卫长昀没多问,心想上次的酱肉也好吃,那腊肉和腊肠应当也是好吃的。

  只要是姜宁做的,味道自然差不了。

 

 

第96章

  去赵秋家拿棉被时,姜宁提了一句想过年买肉来做腊肉和腊肠,正好被赵秋娘听到。

  赵秋娘热心道:“你们要买肉啊?那做什么去镇上买,和我们家一起买就是了。”

  姜宁抱着棉被,听见后伸出脑袋问:“一起买?婶婶,你们家也要买啊?”

  卫长昀也停下来,等着赵秋娘往下说。

  “嗐,这不是家里年年都要做,家里好早就不养猪了,都是去买。”

  赵秋娘解释道:“村里有人家里养猪,大家伙都会去他那儿买,你要是想买的话,咱们拼一头猪,看你们要多少。”

  拼一头猪?

  姜宁愣了愣,倒是觉得可行。

  唯一纠结的是,他们家人少,半头猪肯定是吃不了那么多的,就算做成腊肉都还多。

  至于猪头、猪尾巴和内脏那些更用不上了,他们一家都不吃内脏。

  “婶婶,半头猪的话,我们家要不了那么多。”姜宁实话实说道:“家里人少,还有两个小孩,半头猪吃一年都够了。”

  要是新鲜肉还成,偏生不是。

  就算冬日天冷,能多保存个十天半月的,但多半都得拿去做腊肉、腊肠。

  “不碍事啊,你家要哪些说就成,剩下的我们要。”赵秋爹也停下手里的活,道:“家里年年都要买一头猪的,多的都是给秋哥儿他二姐那边送去。”

  姜宁一听,和卫长昀对视一眼,“我们要的也不多,就一段肠子,用来灌腊肠,然后半扇猪的再一半,我们也不挑着要,靠近后腿那边就行。”

  “行啊,到时候切一下就行。”赵秋娘笑呵呵地道:“你们家两个大小伙,不得多吃点肉,才好长个,小娃也要多吃,才能身体好。”

  两个大小伙——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不由笑了起来。

  从赵家回去的路上,姜宁和卫长昀一路说着话。

  “没想到事情还挺顺利,炉子装上了,年猪的事也有着落,被子也弹好了……”

  “可以安心过冬了。”

  姜宁听卫长昀接过自己的话,愣了一下后朝他笑起来,“对,可以安心过冬。”

  冬天就不适合工作,应该和动物一样在家里冬眠。

  要不是为了攒钱,姜宁才舍不得起床,恨不得在被子里躺到中午。

  “这都还没到腊月,家里东西置办得差不多,其他的年货可以等过几天去镇上再办。”

  姜宁把怀里的被子往上托了托,“我想下次去镇上,去看看宅子。”

  之前去易安楼拿小吃摊推车时,顾苗给了他一些要买的宅子清淡,价格也都问清楚了。

  价钱倒是有合适的,从三十几两到六十几两都有。

  只是房子这东西,没亲眼看过,肯定不能直接定了,怎么都得到实地去看看。

  “镇上不大,早些收摊就能去看。”卫长昀把被子挪到另一边,“晚上先选出一些,比较想去的宅子?”

  “那正好也问问阿娘和小小、小宝的意见。”姜宁十分民主道:“往后可是一家人都要住。”

  顾苗办事靠谱,连宅子大致有什么东西都写清楚了。

  “等吃完饭,在炉子旁烤火时候说?”

  “嗯,还能吃上热乎的烤瓜子。”

  一想到这个冬天有炉子可以用,姜宁心情都快飞起来了,至少不用挨冻。

  而且炉子的作用不止烤火,还能拿来烤糍粑、瓜子和橘子之类的东西。

  生瓜子在炉盘上烤熟,比炒熟的瓜子还好吃。

  -

  回到家,姜宁和卫长昀把被子抱进了主屋,打算等炉子烧起来了,晚上烘一烘再套上被套。

  时辰不早,姜宁挽起袖子就开始生火。

  “你们离远点,等会儿火星子蹦到你们。”姜宁见小小和小宝好奇地站在一边,故作严肃地提醒。

  孩子年纪小,是纠正习惯最好的时候。

  炉子的危险得给他们说清楚,不然心里不怕,容易掉以轻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事了。

  卫长昀装了一筐炭进来,放在地上,“要拿一些细柴来吗?”

  姜宁想了想,其实他也有很久没烧过炉子,低咳一声,“其实和灶里烧火一样,要不你试试?”

  卫长昀无意识挑了挑眉,随后笑着说:“嗯,那我来吧。”

  姜宁也不在意,反而挺高兴的,“你来你来,就是把柴先烧起来了,然后往上面加炭。”

  等炭烧起来了,炉子也就热乎了,不用再加柴。

  为了省炭和柴,炉芯还做得小了一些。

  卫长昀“嗯”了声,没去接火折子,转身往外走。

  姜宁奇怪地看他一眼,没一会儿,就见卫长昀用铁锹装了正烧红的柴进来。

  眼睛倏然瞪大,看着卫长昀把柴倒进了炉芯里。

  “灶上还在烧水,正好有柴。”卫长昀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点揶揄的笑,“用烧着的柴引火,能比较快。”

  姜宁撇嘴,抱着胳膊一脸不忿,“你这是作弊。”

  “灶里的火,也是我烧的。”卫长昀说完,见姜宁又撇嘴,失笑道:“嫂嫂擅长之事,另有其他。”

  姜宁刚撇下去的嘴角,不自觉往上扬,哼了声,往炉芯里看去。

  烧着的柴放进去,又添了一些干柴,等都烧起来了,才把木炭往里放。

  “把盖子盖上,就让它自己烧。”姜宁边说边往门口走,探头去看外面的烟管。

  盖子才盖上,烟就顺着烟管往外冒,没多少窜到屋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茶泡泡机 生子文 田园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