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
姜宁哼了声,闭着眼睛假装听不出来其他意思,“困了。”
卫长昀也不闹他,知道他这段时间很累,“那睡吧。”
第161章
食肆要改造,重新定菜牌,要忙活的事一下变得多起来。
姜宁和卫长昀都不是有拖延毛病的人,第二日起来,便着手把食肆的几张桌子重新摆放,腾出一张桌子的位置。
随后又拿着图纸,去了在镇外的唯一一家陶窑。
过了五六日,两人又一起去取货。
烧陶的窑厂老板,看到姜宁和卫长昀牵着驴车走来,立即招呼伙计去拿东西。
摘掉手套放到一边,迎上前道:“小姜老板、卫公子,你们俩来得可真是时候。”
“我让伙计去拿了,一会儿你们验验货。”
姜宁笑着接话,“杜老板生意兴隆啊。”
往后看了看,“不是来得是时候,是算着时间来了,这几天心思全在这几个炉子上,能不急吗?”
“不过这你炉子倒是好用,就是小了一点,家里用的话,大一点的锅都放不下。”
杜老板招呼他们坐下,“怎么不做大一点?”
姜宁卖关子道:“我要那么多大炉子做什么?我又不是卖炉子的,再说店里可放不下。”
“听听这话,还跟我卖起关子了,过几天去你店里吃东西,不一样能知道。”杜老板爽朗大方,余光扫到伙计抬着东西过来,“东西拿来了,你们二位先看看。”
卫长昀向杜老板道谢,起身接了一下木箱,放到桌上后,揭开上面的布,十个炉子整整齐齐摆在里面。
看模样,说是炉子,倒不如说更像钵。
他转头看姜宁,“你看看。”
姜宁点头,伸手拿起一个炉子,放到面前仔细打量,转了一圈,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
一旁杜老板站着,莫名紧张起来。
“那个,是有什么不对吗?那天烧了一个出来,是这样子,模子我们也没换啊。”
姜宁听出他着急担心,忍不住笑,“杜老板,你别紧张,我只是觉得做得挺好,多看了几眼。”
杜老板假意摸了摸额头的汗,“吓我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做错了。”
姜宁把炉子放回去,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见状,拿出钱袋递给杜老板,“这是剩下的尾款,杜老板你点一下。”
“你们两人做生意我放心。”杜老板说完话锋一转,“不过为了往后不起矛盾,还是点清楚为好。”
卫长昀抱起箱子往外走,放到驴车上,干脆就在外等姜宁出来。
不多时,杜老板送姜宁出来,他们俩向杜老板道别,便牵着驴车回镇上。
-
这几日朱红已经能自如行动,身上疼痛也并无复发,看着好了不少。
正在院子里摘菜,便听到他们俩回来的动静,抬头望去,“去了这么久,还以为要再过会儿才回来。”
姜宁看她闲不住,不拦着,只是道:“回来的路上多耽误了会,买了点东西。”
说着便把买的辣椒提起来,“看辣椒便宜,便多买了些。”
朱红疑惑,“前段时间天气好,晒了不少辣椒,还以为今年够了。”
“这不是要做新的菜,多买一些备着。”姜宁把辣椒拎到厨房,出来时,卫长昀已经把驴车卸了。
他走过去,帮着一起把炉子拿出来。
明天食肆就要上新菜,卖得如何还不知道,不过姜宁莫名地有信心。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总不会差太多。
“这倒是,多备一些,要用的时候就不着急。”朱红起身,拿起菜篮子,“灶上已经煮了饭,等会炒菜就能吃了。”
“一会儿我来炒菜吧,正好我琢磨下明天要怎么弄。”姜宁抱着炉子往外走,“阿娘,你切好了放着就行。”
闻言朱红无奈笑了笑,知道姜宁是怕她累着。
“好,那你一会儿自己来炒。”
姜宁朝卫长昀眨了眨眼,小声道:“还以为阿娘会坚持,还好没有。”
卫长昀跟着拿炉子,全都放到了食肆灶台边的柜子里,“娘是怕你心疼。”
“那我是心疼啊。”姜宁瞥他,“前几天秋哥儿来镇上赶集,见着我还说我瘦了。”
其实是瘦了一些,一个是累的另一个是操心的。
姜宁都不敢想,那些大宅子里的人,不说别的,当家做主那位一天得操多少心,感觉梦里都会是各种事情,说不定夜里都睡不着。
他才当家一年多,便觉得要是有人来操心,他愿意躺平的。
“是瘦了些。”
卫长昀低头摆放东西,并未抬头,“过年养一养,看看能不能养回来。”
姜宁抬手拍了下他肩膀,“你当我是猪啊,还过年养肥,我才不要,我觉得现在这样正好,不胖不瘦,还有一点点肌肉。”
卫长昀:“……”
尽管已经适应了姜宁的用词,可听到这话依旧笑起来,“真的有吗?”
“……你真烦。”姜宁捏捏他耳垂,往外面的街道看去。
人来人往,令他不禁想起如今已经十月中旬,再过一个半月又要过年。
日子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已过了这么久。
“又在想什么?”
“想秋哥儿下个月订亲的事。”
卫长昀对姜宁的情绪变化很敏锐,不过才走了一下神,便立即反应过来。
姜宁习以为常,和他一块往院里走。
“那到时候得回去一趟,我们是不是也要备一份礼?”
“是得备,订亲不是要请双方亲友见证吗?我们算是朋友吧。”
“其实也算是亲戚,村子里的大多人往上寻寻,都是沾亲带故的。”
不管是不是亲戚,姜宁给赵秋那一份订亲礼,定是不会少的。
等到成亲时,还有一份大的。
-
自从卫长昀接连参加院试、乡试后,他便已经不在私塾里上课,而是自行在家中温习。
王子书虽还在镇上私塾,却也几乎不会外出,心思都扑在了学业上,想着来年进县学时,能考得好一点。
要不是前两日赵秋来镇上赶集,卖香包和香料,姜宁恐怕都得等到他们要订亲前才知道。
并非赵秋不想提前告诉姜宁,而是他自己都还有一些懵。
这一年,赵秋和王子书家里过得并不顺利。
哪怕心意相通,却依旧需要考虑到其他问题。
上一回赶集时,赵秋知道朱红病了,特地来看了朱红,等到下午才和王子书一块回家。
冬日天黑得早,半道上天就黑了。
王子书熟练地拿出火折子,在路边折了树枝缠绕在一起点上,方便照亮。
“天黑路不好走,你跟在我旁边,当心点。”王子书伸手去拉赵秋,却见他在走神,不由担心。
“秋哥儿?”
赵秋愣愣回过神,怔了片刻,“怎么了?”
王子书愣愣地看他,有些急了,“秋哥儿,我会上进的,你别担心啊。”
他知道自己院试没考中,对不起家里人的期望。
可他之后一定会努力,这几个月他除了帮家里秋收,心思都在读书上了。
闻言赵秋愣住,看向王子书,迟钝地反应过来,“你在想什么呀,我只是在琢磨如何多挣一点钱,好让爹娘轻松一些。”
王子书松了口气,可听他这么说,又心疼起来,“你这么急着赚钱,是——”
“家里多了一口人呀。”赵秋解释道:“从前爹娘和大哥养一家人,我和嫂嫂干些零活也能好好的。”
“但你也知道,王邦那个混账把我家都烧没了,盖房子花了不少钱,嫂嫂要照顾孩子,爹娘和大哥天天都在干活,不敢歇息,我总不能做个闲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