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237)

2025-07-26 评论

  “多谢傅大人,只是我们还有事在身,就不打扰,先行告辞了。”

  谢蕴瞥见姜宁神情,说完,朝着傅小公子挥了挥手,“再见,下次可别一个人乱跑,城里再安全,也有人藏着歹心。”

  姜宁向傅大人行了一礼,便跟着谢蕴往巷子外走。

  二人走出巷子时,恰好又一顶轿子往里来,两人一起侧身让开。

  等轿子过去了,他们才走出巷子。

  轿子上的人低声问,“是什么人?”

  “两个年轻人,不知道……”侍从顿了一下,“不知道做什么来的。”

  片刻后,轿子里的人下来,等在旁边的父子俩立即上前。

  “父亲。”

  “祖父!”

  傅老摸了摸孙子的头,“又出门玩去了?”

  傅大人道:“不知道去了哪,跟着他的侍从都跟丢了,好在有人送他回来。”

  傅老想起刚才的两个年轻人,“是刚才出去的那两人?可道谢了?”

  “原是想请两人到家里坐,人家不愿意。”

  “那可问了姓名?”

  “一位姓谢,另一位名姜长昀,听口音,像是黔州那边的。”

  傅老点点头,往台阶上走,忽地反应过来,停下步子。

  “黔州?”

  傅大人嗯了声,“之前参加陆老的生辰宴,他女婿便是黔州人,听他和人说话,有些像。”

  “黔州,长昀……”

  傅老微微眯起眼,“我去黔州监考时,有一位学生文章出众,而且与以往那些学生略有不同,太过——”

  “有锋芒了。”

  “听父亲提到过,是黔州乡试第十一名那位吧。”

  傅大人道:“您回京便说起过这事,若无意外,本届会试考生里他应该也在。”

  傅老点头,“只是那学生姓卫,名倒是一样。”

  “天下重名之人众多,可能是同名罢了。”

  “只是想起了那位学生,若能在会试高中,入了殿试,不知今上能否接受。”

  “会试在即,您事务繁多,注意身体才是。”

  -

  “翰林学士?!”

  “嗯,京城里姓傅又当官的,就只有这一位。”

  姜宁收起震惊,盯着谢蕴道:“还好刚才没有胡乱说名字,不然就完了。”

  他说想要人脉,不是真的想要靠关系啊。

  谢蕴看他一脸紧张,“放心,影响不了你家长昀的。”

  姜宁撇嘴,“谢姐姐,你真吓人,虽说阅卷时不会知道谁是谁,字迹也有人誊抄,可到底不好。”

  卫长昀的文章内容,很容易被看出来的。

  连他上一回看了一篇,都在想恐怕整个燕朝都无人会这么写。

  谢蕴安抚道:“你家长昀有真才实学,那文章若是真写得独树一帜,这些批卷的,肯定有印象。”

  “便是无今日的事,人家也能认出来。”

  “可……”道理好像是这样,但有一点儿说不上来。

  姜宁叹了声,“我送谢姐姐回去。”

  “你们住哪?还是我送你回去吧。”谢蕴看姜宁一脸郁闷,也有些不好意思。

  “我送哪小孩回家是真心的,不是为了攀附他家里。”

  姜宁诧异抬头,“没有!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

  “谢姐姐,你别多心。”

  “哼,你一定觉得我势力了。”谢蕴知道姜宁没这个意思,却也逗他,“官场本就复杂,如今不认识,以后也要认识的,这傅学士已经算得好的了,为人正直、公道。”

  “没有的事!”

  姜宁解释道:“我只是怕影响了长昀,他正专心备考,我……”

  他是出门来琢磨怎么能在金陵开一家酒楼,或者做点生意,可没有想别的。

  “那就别告诉他,影响他考试了。”谢蕴笑他,“你啊,半点不经逗。”

  那可是翰林学士,又怎么会因为送一个小孩回家,就影响了判断。

  这点恩情,可不足以让这些大官起恻隐之心。

  “那谢姐姐怎么进京来了?是为了送粮吗?”姜宁好奇问。

  谢蕴摇摇头,“不是,是送一批茶叶。”

  黔地多山,便于种植茶树,从古至今便盛产茶叶,亦有送到宫里的贡茶。

  “不过今年黔州有地遭了蝗灾,我家茶山受了些影响,所以这一批茶斤两少了许多,我跟着一道过来就是为了和这边的掌柜解释,显得有诚意些,正好也瞧瞧京城什么样。”

  谢蕴低咳一声,略有些不好意思道:“刚才那么说,是怕那小孩不信我们。”

  姜宁微怔,一想又觉得这是谢蕴能做出来的事,“进京瞧瞧也好,可热闹了。”

  两人一块上了马车,谢蕴打算送姜宁回去,被姜宁拦住。

  齐云楼和他们住处并不在一个方向,要送他过去反而绕了一圈,他自己回去就好。

  谢蕴拧不过他,也只能作罢,让他小心些。

  姜宁难得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把买的菜和肉放到厨房,便往屋里看了眼。

  为了保持清醒,卫长昀这几日看书时,大多都开着窗户。

  冷是冷了点,可不容易犯困。

  姜宁从前觉得卫长昀读书辛苦,时日久了又习惯了他这么刻苦。

  毕竟,他们做生意、种庄稼都挺累的。

  可是刚才那么一遭,他再看卫长昀这般刻苦,心里有些琢磨不出原因的难受。

  算了,先解决晚饭再说。

  肚子饿起来可不等人,要思考也得先把肚子填饱。

  “怎么了?”

  姜宁突然听到声音,吓一跳,回头看向卫长昀,“你怎么走路一点声音都没有?”

  卫长昀看一眼灶上的锅,把菜叶倒进去,“从回来就心神不定的,遇到什么事了?”

  在一起这么久,有什么不对劲儿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记得我跟你提到过的那位谢家姑娘吗?”姜宁拿着筷子,犹豫道:“今天在街上碰到她了,原来她家里还种茶。”

  卫长昀看了眼锅里的菜叶,走到一旁拿出碗,用水涮过后放着备用。

  “黔州处处是山,土质不宜种其他作物,倒是茶树长得好,山里野茶树众多,不少人家都有一两亩茶园。”

  姜宁点头,而后笑着道:“其实不止茶,黔州的漆树也多,不少官窑、工匠都爱到黔州来取漆。”

  “所以,为什么突然提到那位谢姑娘?”卫长昀没让他岔开话题,问道:“可是有什么事?”

  要说吗?

  姜宁想起谢蕴的话,让他干脆不说,免得扰了卫长昀心思。

  可这件事不说,往后要是被卫长昀知道,必定还会横生其他想法。

  “今天碰到谢姐姐完全是巧合,就遇到一个小孩走失,我们把他送回家,然后……”姜宁思前想后,还是把今天的事说了出来。

  “事情就是这样,不过那位大人应当不记得。”

  姜宁拿筷子把菜捞出来,余光瞥向卫长昀,心里难道打鼓。

  怎么一言不发的,听完给一个反应啊。

  “就为了这事?”卫长昀按住他的手,怕他烫伤,“傅大人的确是乡试监考、阅卷的人,但与我并不相识,更只有几面之缘,连话都未说过,又怎能在上千学生里记住我。”

  姜宁咬咬唇,“那万一真的记住了吗?”

  卫长昀把他拉到一旁,自己接过锅铲,把锅抬起来,另外起锅炒菜。

  动作间,看眼姜宁,“那也不只是记住我一人。”

  黔州士子赴考会试虽只有几十名,可若能记住他,那必定也能记住其他人。

  更遑论乡试里他并非榜首,前面还有十个人,文章定有胜过他之处。

  “所以不要紧的吧?”姜宁眨了眨眼问,“我只是怕你不太喜欢,万一人家因为我和谢姐姐帮了个忙就那什么,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红茶泡泡机 生子文 田园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宠文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