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17)

2025-08-12 评论

  长安,下雪了。

  …………

  朱红的宫墙上覆了层厚厚的素白,养心殿内,皇帝听着太监的禀告,嘴角噙着一抹自得的笑意。

  他的脚下还跪坐着一名乐师,听见大太监禀告,乐师垂眸等候,直到皇帝开口:“继续。”

  闻言,乐师指尖轻拨丝弦,箜篌清越婉转的乐声漾开。

  “抬起头来。”皇帝不容置疑的声音响起。

  乐师指尖未敢有半分停顿,他仰起脖颈,眼波中似乎含着水意,鸦羽般的睫毛轻微颤抖着,却又不敢直视皇帝。

  这一副姿态更加惹着皇帝垂怜,皇帝微微俯身,手指捏着乐师的下颌,手劲却不由地加大。

  乐师受了疼,手指有片刻失了力,箜篌的弦音偏了,发出刺耳的声音。

  乐师惶恐,颤抖地开口道:“陛下恕罪。”

  恰在此时,大太监又趋步进殿禀告:“启禀陛下,殿外舒妃求见。”

  舒妃是嗅香使从民间带回来的一个美人,美貌不输曾经冠宠六宫的胭脂,舒妃性情上虽稍有娇纵,皇帝却格外宠她,甚至前段时间,皇帝还将其父任命为大理寺卿。

  这让舒妃越发肆无忌惮了。

  眼见长安下雪,舒妃亲自来养心殿给皇帝送参汤。

  当然,舒妃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只不过,位份较低的妃子甚至进不来殿外大门。

  皇帝斜倚在榻上,斜睨着脚下乐师的神色,他微微勾唇,道:“进。”

  “是。”大太监躬身退下。

  殿外的舒妃闻言,掩唇轻笑,她就知道,陛下对她总是特别的……

  养心殿内。

  “陛下圣德,终得瑞雪降世。”舒妃盈盈行礼,“臣妾熬了一碗参汤,给陛下暖暖身子。”

  “爱妃有心了。”皇帝只让人将参汤放至一旁,并未立即喝下。

  舒妃神色掠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挂上了笑容,娇嗔道:“陛下,这参汤臣妾可是熬了好几个时辰呢……”

  话音未落,皇帝便打断了她,“过来。”

  舒妃心头一喜,她倚在皇帝的怀中,娇笑着贴着皇帝的身体。皇帝搂着她的腰,她便顺势送上自己的唇……

  屋内气氛氤氲,舒妃神色迷离,可忽然,皇帝开口道:“爱妃回去吧。”

  舒妃身形一僵,可不敢违逆皇帝,只好不甘愿地回宫了。

  待舒妃离开后,皇帝拿起案上的参汤,却不着急自己喝,而是起身走到一旁。他捏着乐师的下颌,迫使他张开嘴巴,随即将参汤灌了下去。

  乐师轻咳着,他伏身跪地,“谢陛下……赏赐。”

  “过来。”皇帝转身回到榻上,居高临下道:“她刚才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做。”

  …………

  永顺三年,正月。

  因各地瑞雪纷降,百姓感恩皇帝圣德,皇帝龙颜大悦,大肆封赏,后宫妃子均得宫绸百匹,金银若干,朝野官员上下均有赏赐。

  除夕过后,宰相府内。

  对皇帝的大肆封赏,萧伯瑀不仅没有半分喜意,反而眉头紧皱,他唤道:“王横。”

  “下官在。”

  萧伯瑀看着州郡底下官员极快变动,又看着国库中一笔奇怪的“税收”,隐约觉得这事情不对劲,“传大司农程大人前来。”

  “是。”

  大司农程勉之面色不慌不忙,像是早已猜测到宰相唤他前来的用意,他将一本册子递上,开口道:“自去年九月起,陛下向州郡下发殊令,州郡以下可纳赀为官……”

  纳赀为官,实则卖官鬻爵,难怪如此。

  “你既知情,为何不阻?”萧伯瑀眸光一沉,声音微寒。

  程勉之回道:“陛下这道殊令由少府直达州郡之下,下官无权过问。”

  既然是少府私发诏令,那国库中多出来的一份“税收”,恐怕只是沧海一粟。

  萧伯瑀的手叩在那本册子上,面色越来越沉。

  一个县丞只需七百两,一个主簿五百两,甚至一个狱卒都要三百两……

  不止有卖官鬻爵,还有鬻狱,也就是通过纳捐来减免刑罚,大罪从小,小罪从无。

  程勉之微叹道:“萧大人,你我都清楚,即便上谏数次,也难以更改陛下的旨意。”

  程勉之曾受萧远道提拔,他不是没想过要告知萧伯瑀,在得知这件事后,他也曾上谏陛下,可只换来一句圣意已决。

  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大晟王朝的三公主,他以为,能让陛下看在三公主的面子上,三思而后行。

  然而,三公主比任何人都了解皇帝的心性,得知此事后,她甚至笑了。

  程勉之不问也知道,她在笑什么……

  卖官鬻爵,随之而来的便是贪蠹之徒横行乡里,各地豪强富户争先买官,酷吏横征暴敛,寒门学子看不到希望,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不见天日……

  大晟王朝,命数将尽。

  萧伯瑀缓缓抬起头,只说了一句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谏言乃臣子本分。”

  话虽如此,萧伯瑀并未上谏,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看大司农呈上来的册子以及对应的地方吏治。

  几日后。

  萧伯瑀传来大理寺卿,命其整顿地方酷吏,修订大晟律法。

  可大理寺卿林向松嗫嚅了半天也不敢应下,心底叫苦不迭,他本就是个县令之才,当了半辈子县令,也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来,凭着女儿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宠妃,他才一朝跃上九卿之位。

  这萧大人叫他修订律法,他实在是不知从何下手……

  萧伯瑀沉声道:“大理寺掌天下刑狱,若律法有缺,百姓何以为依?”

  大理寺卿林向松支吾道:“此事……此事……”

  萧伯瑀并非是要刻意为难他,只不过卖官鬻爵一旦形成了风气,底下官员变动太快,若不以律法压制,恐怕到时官非官,民非民,大晟江山社稷恐葬送于此。

  他吩咐长史王横请来两人,一人年约五十上下,一人年约二十五六。

  年长之人名为邵亶,是有名的隐士,他的门生遍布天下,林向松年少时也曾向他求学过一段时间。

  只不过,如今再回想那一段时日,大理寺卿林向松顿觉自愧,他躬身行礼,“夫子。”

  邵亶轻微颔首,面色和蔼。

  他本不欲出山,但看到萧伯瑀的一篇策论后,他长叹不已,思忖再三后决定来长安见一见这一人。

  和邵亶一起前来的还有他的得意门生,杨澄。

  见到邵亶后,大理寺卿林向松不敢再有所推辞,萧伯瑀举荐杨澄任大理寺法直,协助大理寺上下修订大晟律法。

 

 

第13章 上元佳节

  大理寺紧锣密鼓地修订律法,与此同时,萧伯瑀施压于御史大夫,尽管御史大夫石正有再多的不愿,但迫于重压之下,还是和宰相萧伯瑀一同上书皇帝,在州郡各地遍设刺史。

  刺史之责,监督官员行为,弹劾贪污腐败为己任。

  除此之外,宰相府新定官员考核,重点考核官员政绩,劣者罢黜或惩处。

  萧伯瑀深知,这些都不过是权宜之计……

  上元节前夜,亥时,宰相府内。

  长史王横从廊舍出来起夜,嘴里正哼着小曲儿,忽然,一阵轻微的窸窣声传进他的耳朵里。

  下意识地,王横脑子一震,这段时间萧大人在推行新政,可谓是得罪了不少人,虽然说宰相府层层森严,但哪有万无一失的防卫。

  为了不打草惊蛇,王横强装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直等到远离了茅房,他才猛地大声厉喝道:“来人!”

  侍卫闻声,立刻持刀冲了过来。

  “有刺客。”王横压低声音,指着茅房后的阴影处,“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侍卫首领一挥手,几名侍卫立刻包抄过去,刀锋寒光闪烁,气氛骤然紧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喵驴大人 强强耽美文 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朝堂 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