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心有戚然,谄媚地蹲下来为傅润捶腿,说:“陛下君威浩然,有龙气护体,与这样古怪长相的蛮夷子都说得来话,奴婢们呀见他一眼,魂飞魄散,夜里做好些噩梦。”
此话不假。
京都有专供外邦商人居住的两寺三坊,上任京兆尹懈怠公务、鲜少体察民情,寻常百姓便说这些绿眼睛满身羊膻味的人是鬼,中元节夜里一个个偷偷摸摸跑到坊门外烧纸“驱邪”。有孕的妇人最忌讳撞见“番鬼”,一旦撞见了,就要重金请一班道士和尚到家里,照样是“驱邪”。
想至此,傅润有心降旨安抚百姓。毕竟与外邦互通有无……在征税方面么,利远大于弊。
有钱什么都好办。军武、水利、济慈、交通,办好了子孙百年无忧。
傅润余光瞥见梁间飞玄忘记掖的衣角,不禁垂眸勾唇,下一刻听见这波斯儿闷声辩解:
“俺不是蛮夷,俺是大皇帝陛下忠诚的仆人,俺的妈妈把俺生在陇右哩。俺只做过一件坏事——六年前去往南方蛮子田地,跟丢了大皇帝,教大皇帝和一个百姓的儿子在野外没吃没喝待了好几天,又——唉,俺去苏州了,大皇帝保重!”
傅润一惊,正要追问飞玄什么意思。
孰料飞玄很生刘福的气,年幼心善,不通汉土人情世故,早早翻梁飞檐跑了。
百姓的儿子?
是谁?
傅润眼前浮现一双漆亮的黑眸。
*
赵彗之站在新整理出来的书房里翻阅傅润“赏”给他读的书。
史馆监修评价新君“不喜诗书,好老庄时文”,从这些书目里却看不出丝毫迹象。
窗外风雷大作,急雨如白珠,随风飞溅在赵彗之的手腕上。
他随即用拇指缓缓揩拭水痕,转而涂抹桌面一幅水墨人物画,神情正经,动作则稍显暧昧。
少年夜里悄悄习武磨练出的薄茧不悦地擦过画中美人的朱唇。
一遍又一遍,直至美人两颊与下巴湿漉漉的。
昏君。
骗子。
如果年少时的约定早已不作数,他一个人也可以完成。
抑或……取而代之。
--------------------
六点要出门吃饭,所以提前更新。章节名出自《庄子》,此章有虚与委蛇的典故。古代波斯人的名字译法比较混乱(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所以随意编一个,什么嘛,还挺像模像样的()陛下老封建地主了,用童工石锤,搁现代就是黑心资本家(傅润:?你在教孤做事?)
第十三章 太监
今日小朝,兵部尚书元勉继续告病,大有一“病”不起的意思。
工部尚书万鼎上了一封请罪折子,自陈不敢滥支库银,将功补过,从此缩在衙门不回家休沐。
听傅润与赵坼为首的武将们一唱一和,转眼运粮的事叫北海军揽走……
李季臣的脸色阴沉得滴水。
陛下本就好大喜功,连年加军费,西北、西南、东南、乃至区区高丽边境,都设有军队驻扎。
而他为官三十年,好容易送走了重开科举、废除右榜的文宗,正想在朝政方面做一番改革,为他所依托的世家大族争取利益,岂能容忍国家被一个整日胡闹的傅润祸害空了!
“陛下!臣有一言——”李相咬牙道。
傅润低笑,扬了扬手中的青绿色折子,“李相,李轩昂在嘉兴做得不错,邵方云给他评了个上上第一等,孤前日已命他回京。河洛水患暂告平息,你父子这几日在家享天伦之乐罢。”
话里的意思是明后天都不上朝,大后天又是休沐日。
江修夔既是天子的臂膀,率几位同僚抢先上前谢恩:“臣等恭送陛下!”
“嗯。退朝吧。京都天高云淡,河洛百姓却流离失所,孤彻夜不寐,伤心自责。好在驿站来报,昨夜赵彰之的兵就出发了,但愿十五日内灾情有所缓解,了却孤与诸位一桩心事啊。”
傅润的话也并非虚情假意,只是明显存了膈应李相的意思,走过李相身侧时不禁轻轻一笑。
“你!”
“嗯?”傅润淡淡地盯着李相看。
陶先轻咳一声。
李相额角青筋颤动,眼珠充血,几种思虑间恨恨作罢,垂眼道:“臣恭送陛下。”
赵坼暗爽,见傅润离开大殿,赶紧朝殿外的长子赵斐之使了个眼色,父子一齐往外走。
“怎么了?”傅润摆手示意元霄济先退,让刘福放赵将军二人过来。
赵坼瞪了一眼还试图搜自己身的元霄济,“陛下上朝前派刘公公所说之事……算了罢。”
赵斐之一愣,大急,不解道:“爹!”
傅润笑问:“赵夫人不愿入宫见皇后一面?”
“……是。我朝宫规:后宫不得与前朝相见,哪怕亲眷骨肉。陛下不必为臣一家破例。”
可是孤的后宫也只你兵鲁子一家的女孩儿。
咳,能拉十二石弓的女孩儿。
傅润觉得奇怪,想想或许是赵坼夫人与养在乡下的末子关系不洽,便一笑而过,不再提起。
什么“甚怜爱之”、什么“取贱名保命”,恐怕是为人父母单方面的说辞。
他和母妃就是这样的。
天蓝风煦,三三两两退朝的大臣们在平台栏杆处站定,眺望候在宫道旁的镶金玉辂。
河洛有灾,按《天文》,当是上天降罪于君的征兆。
赈灾诸法一一落实,陛下今日终于有精神去城外丰山祭祀祷神。
玉辂为帝王所乘宫车,由一只温顺的白象在前牵引,随行太监均着大红丝织窄袖外袍。
天子年少风流,体态俊逸,穿一身明黄色朝服,宝冠灿烂夺目,慢悠悠扶着宫娥的手臂登车。
御兽园豢养的数只赤顶仙鹤蓦然掠过晴空,唳鸣清脆,震撼天地。
傅润偶然回望济天殿,视线不落在实处,想到什么竟展颜大笑。明眸善睐,俊美无双。
伴随司礼监周总管一声唱喝,文武大臣垂首默立,听得玉辂的车轮声远去方敢抬头。
本来有心交谈议论的僚友们忽然启齿忘言,自顾自收拾仪容,默默随太监、禁卒出宫。
赵斐之有伤在身,并不在上朝的正名册里,与几位武将叔伯寒暄罢,大步跑到赵坼身边。
分派给赵坼的四位禁卒论辈分亲疏要叫赵坼一声大舅舅,心领神会露出笑脸,握刀后退。
赵斐之:“爹走得好急!儿子有一件事想不明白。”
赵坼:“想不明白就闭嘴。大郎,你不会还把陛下当你亲弟弟看吧?我看你、你是疯了。”
赵斐之:“当年爹在塞北屯兵,爷爷不许我上前线,恭之、彰之几个都能去,我在家里可不就是人嫌狗厌么,二殿下可怜,我教教他剑法枪法,移情也是有的。”
“你移个屁情!”赵坼吹胡子瞪眼,“大郎,傅润可不是你弟弟,手脏得很,翻脸不认人的家伙。”
束手默立宫墙角的小太监暗暗咋舌:娘耶,赵将军好大的胆子,直呼陛下名讳!
“我晓得。我想事已至此,陛下何时放小六出宫?找个‘暴毙’的借口也好啊。岂有、岂有,唉。”
赵坼嗤笑,“你屡屡给陛下脸色看,原是为替小六打抱不平?当大哥当上瘾啦?”
“爹不也是么。”
赵坼踹了一脚赵斐之,“狗东西,编排起你老子了!此事休议!你在家好生养病。”
*
傅润出宫祭祀归来,眼尖心敏的人会发现陛下身边多了一个细眉白脸、竹竿身材的年轻太监。
小查子坐在圆木凳上剥一把盐水煮花生,躺在短榻内侧抽水烟的老太监们用脚踢他的背。
刘福一头汗,推门进来急着喝水,见好些个太监在,从容地微笑道:
“哥哥们有什么事?”
“没事的,刘公公您忙您的,我们——嗳,小查子,你不是有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