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23)

2025-09-27 评论

  摊子上最好卖的东西无疑是“黑油子”,桦树茸要想变成“黑油子”,需得在树洞里生上好些年,可遇不可求,才一摆出来就引得一眼尖的凑上来问价。

  霍凌熟练地报了个四钱一斤的价,对方立刻道:“你这价可有点高。”

  “要是一遭都拿走,价钱也好商量。”

  霍凌认出这汉子是个牙行的牙人,这类人好每天游走街头打听各类货的行情,有些也会凭着灵通消息,低价将货囤买在手,等行情走高时再转卖出,或是受人雇佣,帮着进货。

  他是不喜卖给牙人的,为了当中能多挣一份钱,他们把价压得极低,常常是磨破嘴皮子也做不成一单生意。

  好在很快又来了个走商问价,别看保家镇小,可它是最靠近白龙山脚下的小城,是以除去大雪封路的时节,何时都不缺人。

  也因这个缘故,镇子虽小却经贸繁盛,像那酒楼、客栈,大大小小开了好几家,入秋后常是住满了人。

  最近市面上出的“黑油子”不多,走商发觉自己遇上了,眼底多是惊喜之色。

  很快就将那牙人挤到一边去,不顾对方一脸不爽,以按一两二钱的价买走了三斤多的“黑油子”。

  走商离开之前还不忘跟霍凌道:“我姓楚,住在镇上百顺客栈,若还有这等好货,你只管送过去,我一概好价收。”

  霍凌应下,顺手送了他两块松黄当添头,但走商为了多寻货源,逢人便这么讲,实际赶山客手里不会常有好货,真主动送去了,他们也多挑拣压价。

  因而他就是听听而已,松黄价廉,连着贵货相赠,赚个人情也无妨。

  只是这开张生意过后,比起别家卖吃食和日用的摊子,在山货摊儿前面停下的人少得多。

  在霍凌被一药铺伙计叫着,为那鹿角讲起价钱时,颜祺见有个夫郎蹲下来看鸭蛋,问什么价,如何卖。

  他鼓起勇气上前道:“四文钱一个,都是这半月里的新鸭蛋,没一个破的,个顶个都好,腌成咸蛋都起沙流油。”

  那夫郎手上动作一顿,抬头看他两眼,问道:“我听你口音不是本地的,是从关内来的?”

  颜祺不解,但料着对方无甚恶意,仍点点头,“我是平安县的。”

  夫郎惊喜道:“我家祖籍也是平安县,我就说你口音怪熟悉,像我爷奶。”

  又言自己在娘家时和爷奶亲近,嫁人后一年里见不着两回,多是想念。

  为这个,他让颜祺给他挑了八个鸭蛋。

  “我也回家腌成咸蛋,让家里那口子就来下酒。”

  颜祺挑完给他看,顺手择去粘着的鸭毛,夫郎觉他卖的东西干净,转而又看好猴头菇。

  见干蘑菇从大到小站成一排,乐了两声,挑了不大不小的几个。

  “我再要你三朵菇回去熬鸡汤,你给我算便宜些。”

  颜祺没料到自己还能因遇见老乡而做成生意,昨晚霍凌教了他怎么用杆儿称,他快速回忆一番,把轻飘飘的猴头菇放上,看了好几眼刻度,在心里默算半晌。

  “一共二十五文,加上鸭蛋是五十七文。”

  想到对方说要自己便宜些,他不敢做主,偏过头去看霍凌。

  本还担心霍凌在忙,顾不上,可汉子似乎后脑勺长了眼睛,他一看过去,霍凌就回过头,冲那夫郎笑了笑。

  “这会子蛋价都贵,实是便宜不了太多,且不瞒您,这蛋是我们替村里人捎来卖的,这么着吧,您给个五十五文就成。”

  小本生意上,抹个零星几文已是不错,利确实薄,人人心里都有数。

  买菇的夫郎见秤杆高高的,菇的品相不差,痛快掏了钱。

  霍凌回去同那磨了半天价的伙计又说几句,生意却是没成,伙计抬步走了。

  他也不恼,知晓对方多半是去别家问价,要是觉得自家合适,早晚还会回来。

  弗一转身,就见小哥儿捧了一把钱给他,他扬唇道:“你这头也开张了。”

  刚刚伙计话赶话说得急,他没顾上颜祺,余光看了两眼,见颜祺拿了秤称菇,动作没差错,便没多话,只始终分神听着。

  颜祺也挺高兴,觉得自己总算帮到了霍凌。

  “那哥儿爽快,还说他爷奶和我是老乡。”

  “这就是缘分了。”

  霍凌让颜祺把钱一齐收在钱袋里,不用给自己。

  “我以前就嫌钱袋挂身上碍事,这遭辛苦你替我收着。”

  颜祺动作顿了顿道:“那先装我这里,我把咱家的和大嫂的蛋钱分开,省的回家再数。”

  他仔细把铜板分别装进两只钱袋,各自系了口,再揣进怀里拍了拍,这样怎么也掉不了。

  过后近半个时辰,来问价的人不少,间或散卖出去两三斤普通的桦树茸和松黄,一斤晒干的腰子草。

  东西要是离霍凌近,他就顺手称了卖,称了两次注意到颜祺一直往秤上看,趁没人时把秤递出去。

  “你拿着练练手。”

  颜祺确实这么想,见霍凌肯给自己,小声道:“那你也再看一遍,我怕看错了。”

  多收了钱买主一定会说,少收了人家可不一定愿意补上。

  霍凌不由笑道:“也不是有人来买东西才能使秤,你在摊子上拿几样东西练着称不就行了,和在家我教你时一样。”

  颜祺愣了下,旋即也笑了。

  是这个理,自己怎么刚刚没想通。

  实际上颜祺学得很快,来上几次就愈发熟练了,不必贴上去细看,瞄一眼就知斤两,不知道内情的,根本看不出他今天头一回用杆儿秤。

  霍凌落了闲,独剩下叫卖的活计,时不时还安抚一番看上去有些着急生意的颜祺。

  “这季节里咱卖山货的就是这样,少有野菜、野蘑之类普通人家能上桌的,需耐着性子等人来收个大宗,今儿散卖的都算是多的,急不得。”

  颜祺头一次来,把话记下。

  但撇去山货,鸭蛋倒是卖得好,叶素萍擅养禽畜,鸭蛋个头都比别家的大,价钱却是差不离,眼看卖得就剩最后几个,是壳上有点脏的。

  上午过半,先前来过的药铺伙计果然杀了个回马枪,问霍凌拿两对鹿角。

  鹿角论斤称,白龙山上有两类鹿,一种体型大的马鹿,一种体型小的花鹿。

  若卖鹿角和鹿茸,是花鹿的更值钱,马鹿角别看偌大一个,费劲扛下山卖不出个一钱银,无论是买主还是赶山客皆看不上。

  霍凌以前图新鲜捡过一双极大的马鹿角,往山屋墙上凿了钉子挂着装饰,起初自觉气派得很,后来就随手当成衣架子用。

  眼前这药铺要的,则是两对大小合宜的花鹿角,一只鹿角常见是两三斤沉。

  霍凌把四只挨个称过,共是九斤二两,将零头抹了,按着四十文一斤的价卖出,得了三钱余六十文。

  “本地的药铺怎不收桦树茸和松黄?”

  颜祺目送药铺中人远去,见人只看鹿角,对旁的不分半个眼神,心下有疑问,想到便问出口。

  “因这几样不算是正经药材,不必配成方子熬了吃,更似民间偏方,故而药铺不专门收,有人平日里想买,也是来集上寻赶山客,毕竟咱手里货新鲜,价还低,只有那等关内来的药商见着了会包下。”

  颜祺恍然大悟。

  “真是一样东西一个说法。”

  他现今是赶山客的夫郎了,以后这些东西都要懂才好。

 

 

第17章 熟面孔

  两人守着摊子,眼瞧着日头越来越高。

  到正午时,在茶水摊子上添过一回的水囊再度喝空。

  帮着叶素萍卖的鸭蛋一个不剩,余下一斤半的腰子草让两个结伴的汉子各自一半分了去。

  想到这东西的效用,颜祺拎着上秤时不禁想:这得腰子多不好才要买这么多回家喝,晚上还睡觉不?

  且他也想不通,晚上被窝里那档事和腰子有什么关系,比起腰子,好似更该补补手腕子。

  霍凌自是猜不到夫郎在想什么,他单见人拿了个家里用旧的秃毛小炊帚,细细扫掉席子上残留的草屑,甚至没注意这东西何时装来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菇菇弗斯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美食文 甜宠文 赶山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