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76)

2025-09-27 评论

  底子还烙得脆脆的,吃起来很是焦香。

  “这个要是拿去镇上卖,卖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估计也有的赚。”

  霍凌摆摊久了,脑子活泛些,加上他和颜祺卖吃食尝到了甜头,觉得林家手艺不错,就也顺嘴提了一下。

  其实人要想赚银钱,路子还是很多的,像是他们卖山货,做吃食,大哥和大嫂琢磨着多养禽畜,卖蛋卖肉,区别只是朝哪条道走,付出的心力高低。

  只是有些人想不到,或是想到了也没那个本钱或是魄力去做。

  林长岁得了霍凌三番两次的提点,知晓对方是真心实意想拉自家一把,遂道:“我回……回去,跟明明,说。”

  在镇上行走,推车赶车的反而不如靠腿走的人更灵活,往往遇见个窄巷口,就挤在了一起,但凡有其中一个不肯相让,那就全都堵上,谁也走不了。

  亏得他们人多,又有三个汉子在,往前挤要容易些。

  先前换成了霍峰推车,霍凌让颜祺跟紧了自己,人挤得厉害时他不忘把人往怀里扯了扯,骂了个横冲直撞的小子。

  那小子本还不服,恶狠狠地回头,结果发现自己要仰头才能看清霍凌的模样,当即装傻,灰溜溜跑了。

  “今天人可真多,我还当咱们来得早,再晚些都要没下脚地方了。”

  找到地方停下板车,卸下山货,摆起饼摊子,几人稍稍喘口气,随即又铺开草席摆货,霍凌则和颜祺一起先把炭炉点起来。

  左右看了看,没见那个卖炊帚的汉子,不知是没来,还是去别处摆摊了。

  出门前还想着,走了那么远的路,到镇上时肯定都饿了,不如先做几个馅饼垫垫。

  现在因吃了林家的菜饼子,肚里满当当的,恰好省出几个饼的食材,能多卖几个钱。

  颜祺洗了洗手,开始扯面皮包馅饼,同时其余三人也打起精神,从背篓里请出了此次的重头戏——三十年生的“灯台子”,放在了摊子的正中间。

  往常霍凌都不怎么叫卖,今日一反常态,带了一面小小的铜锣,“灯台子”刚一亮相,他就对着铜锣敲了三下。

  如此旁人远远一听,就知道这边有赶山客出大货了。

 

 

第59章 真假参

  “侯大哥, 吃馅饼,刚出锅的还热乎着,您小心烫。”

  阔别多日见到侯力, 正说着前阵子忙什么去了。

  旁边的颜祺麻利地装了两个热馅饼, 递给侯力请他吃。

  侯力想掏钱, 被霍凌拦下道:“两个自家的馅饼罢了,大哥这般岂不是不给小弟面子。”

  到底不是多贵的东西, 太过客气反而显得生分,人情世故便是这般,当中有个需要拿捏好的度。

  侯力便没再坚持,松了抓钱袋的手, 吹了吹馅饼,一口咬下, 旋即称赞道:“真是不错!”

  “上回你们来卖馅饼,我就没赶上, 还是后来听旁人说起, 道是山货集上有个赶山客忽而卖起馅饼来,烙饼的是个年轻小夫郎,我便猜到是你俩。”

  他没几口就吃完一个馅饼, 从袖子里拽出条帕子抹了抹嘴。

  颜祺见那帕子还是条素缎绣花的,不似汉子会随身带的,更像是姑娘或是哥儿送的。

  无论是哪一样, 沾了油污都很是可惜,只是想到人家家大业大, 定是不在乎这一星半点的东西。

  “怎么忽然想起卖吃食了,我瞧你这山货生意也旺得很。”

  他方才就是听见锣声,奔着山参来的, 虽是不买,也围着看了半晌。

  “一来是我夫郎有这个手艺,他先前就想着也做点小生意,二来是入冬数月,进不得山,往常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罢了,现在总得多点盘算。”

  “要靠这个赚银钱,一个月出摊一两次可不够。”

  侯力问霍凌道:“是打算雪落封山后日日来镇上卖饼?”

  霍凌点头。

  “是这么想的,这不先买了板车,试试看生意好不好做,到时要是常来,再买头拉车的牲口,做上一个冬日,好的话能赚回本钱,再往后就是赚的了。”

  “账也不能这么算。”

  侯力道:“板车卖山货也用得着,牲口除了拉车更能耕地,我记得你们家也没有种地的牲口?”

  “是没有,以前地少,我和我大哥两个人也就料理了,现下眼看家里人多了,少不得再添两三亩地,不然打的粮食缴完粮食都不够吃。”

  熟人见面,能聊的事情总是多。

  侯力又是个靠收租子过活,成日无所事事的,先前那阵子不出来,也没说清楚是在忙什么,他没细说,霍凌自也不打听。

  只是站了一会儿,不单是侯力,在场几人都觉出不对劲来。

  霍峰同霍凌道:“今天咋回事,这铜锣敲了半天了,也没几个人来瞧参。”

  路过他们摊子前的人倒是多,有些匆匆瞥了一眼,步子却仍是不停。

  等到有两个往前赶的,为着馅饼停下,霍凌趁机打听道:“前头可是有什么新鲜事?”

  当中的高个儿汉子正在数买饼的铜子,闻言道:“你们不知道?我还当你们赶山客消息反而灵通。”

  另一个汉子适时插嘴,“说是东头集上出了个四品叶的老参!”

  “出了四品叶?”

  几人对视一眼,皆难掩眸中惊讶。

  “饼好了,二位拿好,当心烫。”

  颜祺递出了馅饼,霍凌收了二十个铜板。

  馅饼不大,为了吃饱,汉子来买多是直接要两个的。

  等人走远了,侯力才转身看向霍凌。

  “白龙山十多年没出四品叶了,我记得你说过,上次出四品叶,还是你爹当‘参把头’那回。”

  “和四品叶相比,‘灯台子’确实不稀奇了,年年参季都会出上几株。”

  莫说别人,这热闹就连霍凌都想去凑一凑。

  奈何人走了,摊子不能不顾。

  尤其颜祺离不得,他若不在,便没人做馅饼了。

  “去看一眼能费多少光景,前后脚也就回来了。”

  霍峰同霍凌道:“不如我留下,祺哥儿,你贴上一锅馅饼,走就是了,翻面烙饼我总是会的。”

  听着的确是个法子,而且除了霍凌和颜祺,就属霍峰留下最合宜。

  霍凌便道:“那我们先去,等我们回来,再换大哥你去。”

  四品叶能卖到百两一株,不会那么容易出手,晚些去也是能看见的。

  商量好后,林长岁说自己也留下,怕有人来买馅饼的话,霍峰一个人顾不上。

  想来留两个总胜过留一个,好歹是定下来,两厢分开,霍凌和颜祺同侯力一起往集市东面去,看看那四品叶是哪个村的赶山客抬出来的。

  “听说了没,那四品叶的老参已叫到一百五十两,还有人往上加价嘞。”

  “一百五十两?天老爷呦,这得是什么财主才买得起。”

  “这你甭管,有人喊价,就肯定有人掏得起。”

  ……

  霍凌遥记小时候听爹娘讲旧事,当年他爹得的那株四品叶,也是卖了一百五十两,七人里一人分了二十两有余。

  但那一次一百五十两就算是到头了,未曾料到还能往上加的。

  “不知道谁这么走运,这遭算是发财了。”

  侯力溜溜达达,反而走得最快,霍凌和颜祺稍落其后,听得来往路人的言语,皆是围绕着那株出山的老参。

  “还是秋日的大集有意思,记着去年有个木盆那么大的老牛肝。”

  有人赶着牛车逆着人群走,霍凌牵着颜祺,将人拉了一把。

  没多久,就见前方不远处有个人头攒动的地方,遂知是到了。

  铜锣阵阵,那守着四品叶的几个赶山客红光满面。

  不过霍凌只识得其中一个,是马栏村的,不多熟识,另外几个十分面生。

  他揣测可能是外地来的人拜了马栏村的这位做参把头,假如真是这样,这几人的运气不错。

  不过确是有这种说法,像是有些人初次进山反而能遇见棒槌,有些常出入山林的反而找不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菇菇弗斯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美食文 甜宠文 赶山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