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鸿生没好意思报,请军区政委给他填。
老政委与叶鸿生在战场上合作过,给他填了少将,报上去。
评下来之后,军区有人不满意,认为叶鸿生入党时间晚,贡献少,“凭什么他评上我评不上”,“他最后才有贡献”。
老政委心知,给叶鸿生的待遇绝对不能比国军低,否则影响团结。
老政委说:“他最后不贡献出来,你怎么能赢?不要老比待遇,要多比工作艰苦。那些都是低级趣味!”
第73章
尽管有些纷纷扰扰,众人还是携起手,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群众gān部热qíng高涨,一路凯歌前行,取得很多成绩,各行各业发展很快。
在狂飙突进中,“大跃进”拉开序幕。
叶鸿生在军区,尚未有什么感觉。这一天,军区司令部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彭乡的船总带着旺儿,一起寻访叶鸿生,被哨兵拦住。
叶鸿生让人放他们进来。
船总还是老样子。旺儿倒是长大了,变得怕羞,不说话只喝水。
船总坐下来,感叹叶鸿生现在当了“大官”,要为乡亲们说说话。
叶鸿生给他倒茶,问他发生什么事。
船总说:“乡下饿死不少人。”
叶鸿生大吃一惊。报纸上,粮食亩产已经到了不科学的地步,就算减去十倍,农村也不应该饿死人。船总摇头,告诉叶鸿生彭乡附近的几个村子缺粮,饿倒不少人。彭乡的状况略微好些,但是他们也吃不饱。旺儿这样的年轻人每天都饥肠辘辘。
叶鸿生震惊看着旺儿,意识到他瘦削很多,骨头都凸出来,并不完全是长大的关系。叶鸿生带客人去食堂吃饭,他们一共吃掉五人份的饭菜。叶鸿生只吃了半份。
叶鸿生购买了尽量多的粮油,让司机送船总和旺儿回去。临走前,船总殷切地拜托叶鸿生,希望民qíng能上达天听。
叶鸿生先与老政委商量。
老政委很忧虑:“我也听说了。”
很快,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部分gān部提出批评意见,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大家都是井冈山出来的兄弟,但是在军事、政治上素来有分歧。一番争执后,众人本来要“纠左”,结果变成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一下波及全国。
叶鸿生不可避免遭到牵连。
这件事qíng在两年前就埋下伏笔,党内要萧反,大家集中批判刘伯承、粟裕等人。叶鸿生无法理解,不肯批判粟裕,还私下说“党内有宗派主义qíng绪,不利于团结”。当时批判粟裕错误的是彭德怀,闹得粟裕撤职。这一次,彭德怀说“大跃进”不好,求上进的人都骂彭德怀,叶鸿生又说他有理。叶鸿生显然有点问题。
军区立刻有人要求叶鸿生自我批评。
对此,叶鸿生检讨自己:“粟裕将军是我的领导,在他的指挥下,我参与淮海战役,我不认为他有反党qíng绪;彭老元帅也是我的领导,在他的带领下,我经历抗美援朝。我很尊重他们……”
反对派质问他:“尊重有什么用,你把是非放在哪里?”
叶鸿生只好说:“彭老之前有些过激,现在他是对的。”
彭德怀已经被打倒,满城风雨。反对派不能认同他,坚持给中央打报告,要求把叶鸿生划成右派。老政委拦都拦不住,最后军委批下来,批示道:“qíng节轻微,应当批评教育。”
叶鸿生虽然没有被打倒,却在风波中表现不好,在军区没法稳住脚,被调离。叶鸿生被调到一个军事院校,用牛刀杀jī,去当校办主任。
第二年,叶鸿生的问题得到平反。老政委和军区司令接到通知,跟叶鸿生联系,让他回部队去。
叶鸿生考虑一下,拒绝了。
老政委问:“回来不好吗?你这么年轻。”
叶鸿生依然摇头,他发现自己的是非观和很多人有距离,还是不要跳进漩涡里。叶鸿生说:“不争权夺利,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也能证明我自己。”
与叶鸿生一起离开军区还有孙仲良。孙仲良尚未被打成右派,但是他的资历浅,职位低。他害怕叶鸿生倒下后,其他人会整自己。他们两个人容身于象牙塔,安安静静地度过一段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
叶鸿生认为离开部队,离开军政机关就可以清静。他哪里知道,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正在酝酿中。这场革命与以往不同,是以文化为主题。学生们铿锵地书写大字报,下课造反。叶鸿生很快被人从“点鬼台”上点出来,历数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