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千里_作者:香叶桃子(202)

2017-07-10 香叶桃子

  在这里,对本文中尚未写出来的一些历史背景,作者做一点补充说明。

  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在此之前,国民党是个封闭的组织,缺乏组织xing,搞不起来社会活动。直到苏共帮忙改组国民党,中共同时加入他们,国民党才开始迅猛发展。改组后,国民党跟发馒头似的,发旺到上百万人。倘若共产党有毒,岂能发这么大?养这么壮?

  在抗日这个问题上,1915年因为“二十一条”而引起的全国反日运动,国民党人内部意见分歧,基本置身事外。一直到“护国运动”,在抗日问题上唱主角的都是进步党。亲们不知道国内除了两党,还有其他党吧?国民党怎么有能力把抗日的功劳给包揽呢?1923年,国民党号称二十万,实际数目包涵10万雇佣兵,登记数目水分也大,其实就几万人罢了,如何抗得了日?

  孙中山不厌其烦地讲“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要“扶助工农”,可见他的思想中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面。苏联共产党是国民党的一位老师,中共是国民党的小同学,有点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国共怎么可能水火不容?国民党发家跟共产党有密切关系。辛亥革命并没有让国民党发家,得势的是北洋政府,直到接受共党改组之后,他们才猛然壮大。

  经过苏共改组,中共与国民党融合在一起发展,几年内蒸馒头似的,给国民党蒸到一百多万人。孙中山一死,国民党感觉差不多了,开始清党,一口气杀掉30万党众。为了清除共党的“余毒”,即使中共实际人数不过2-3万人,杀自己人也是在所不惜的。

  脱胎换骨后,国军就是这么看重“血统”。

  为何阮君烈一开始就对叶鸿生的身份那么敏感,老实讲还不是主义的问题,跟历史背景有关系。真的是会死人啊,不是开玩笑的。看陈立夫的回忆录,为了找出共产党,他们叫党员全部站出来打斗,因为打起来,国共自然就分出阵营了嘛。

  这个蠢法子不知道打死多少国民党自己人,场面很可怕。正常人都不会想去经历。

  阮君烈的思想是排外的,所以他紧跟这种趋势。

  叶鸿生为什么待阮君烈那么好,不去消灭他。

  除了爱qíng的关系,还有后期成熟的党派思想的关系。叶鸿生是一个共党,不管他身在庙堂,还是身在江湖,还是被贬斥,都是一样的。否则WG被打倒的中共gān部都不算中共了。

  抗战的时候,发布“来过中国的日本军人一律枪毙”命令的是国民党将军孙立人,不是共产党。共军的做法是优待俘虏,没有犯罪、qíng节较轻的人好好对他们。共军曾经俘虏过一些日军后勤人员,包括医护人员,一直带着他们,优待他们。日军的医护、技术人员跟随共军南征北战,一直打到淮海战役。解放后,为了让日军俘虏返回原籍,共军给他们修改档案,方便他们重新回日本生活。

  这是共军和国军的思想差别,所以叶鸿生是不会伤害阮君烈的。阮君烈肯定比日军更值得珍惜,是不是?解放战争后期,大量国军士兵充入共军队伍,上百万人。“解放军”是对共军和国军的统称,并非单指共军,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合二为一。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国军的事迹。

  在自绝后路方面,国军独树一帜。不管在淞沪战场,南京战场,还是后来的淮海战场。每一次都能在史料中看到某支国军队伍率先把桥炸断,或者跳上船,把友军远远丢在后面的事qíng。所以阮君烈在战场上也被人丢下了,这是常事,谁遇到谁倒霉。叶鸿生去救他,是他好命。

  在南京战场,唐生智失败后慌慌张张丢下南京,把官员家属带跑,然后叫士兵不同方向突围。结果下关的士兵们跑到江边,发现没有船。不会游泳的士兵抱着木板扑进江水,淹死不少,没有死在南京战场上,不幸死在江里。国军军事失策的时刻很多,1944年日军从北打到南,打通铁路线,有爱国心的将领都很着急,国军还是一盘散沙。

  沈醉的回忆录记载了一件趣事:

  撤离大陆之前,毛人凤是军统当家。很多投奔国民党的共方人士曾经为他辛苦效力,希望跟他一起去台湾。毛人凤恶狠狠地拒绝了。这些人下跪,哭着求他。毛人凤心如铁石,发大招无影脚把他们踹飞,丢给共军。将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彻底抛弃后,毛人凤感觉这一手玩得漂亮,作为功劳汇报给蒋。